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 天地之中 诗意盎然
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 天地之中 诗意盎然
——第七届中国诗歌节综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2000多年前,先人在郑州这片土地上劳作歌唱,《诗经·郑风》穿越历史的沧桑风烟仍在涤荡我们的心与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公元752年,“诗仙”李白在登封颍阳山与好友岑勋、元丹丘酣畅痛饮挥毫写下千古名篇,《将进酒》的豪放与洒脱千百年来润物细无声地沁润着每一个中华儿女。
9月21日,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现场节目演出
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欧阳修、苏轼……更多的诗人,他们或在郑州出生或从郑州出发或到郑州归葬,他们在郑州吟诵,也在郑州释放,郑州与诗歌的关系源远流长,连绵不断。
这是一个诗意的大地,更让诗歌的力量,照亮我们的心灵。
9月27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公共服务司,《诗刊》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河南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主题公园举行闭幕式。至此,为期一周的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圆满结束。
共享诗歌文化盛宴,共叙诗和远方情怀。9月21日,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在河南艺术中心举行。
在“天地之中 华夏之源 功夫郑州”寻找“诗和远方”,这是一场诗歌的盛宴、艺术的华章。
中国诗歌节来到诗意中原,实至名归 开幕式诗意昂扬,凸显中原艺术特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
2020年11月7日,河南省从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举办地成都和重庆手中接过中国诗歌节的大旗。
在河南郑州举办中国诗歌节,实至名归。
从诗歌之源到魏晋风流,从唐诗盛开到宋词沉香;从孔子周游,到李杜结伴同行,再到苏轼、李清照汇聚汴河两岸,2000多年来,无数文化先贤在中原大地行走,谱写了一篇篇壮丽诗篇、华美乐章。
从接过节旗的那一刻起,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就进入了筹备时间。
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演出现场
2023年9月14日,第七届中国诗歌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郑州市副市长陈红民介绍说,为扩大群众参与度,感受诗歌之美、推动诗歌走进寻常生活,郑州市以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为主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群众参与度高的活动20多项,吸引市民群众广泛参与,推动“诗意”生活成为社会风尚。
诗歌节是诗人的盛会,也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盛会。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有来有往有互动,不仅邀请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参与诗歌节,开展系列学术层面和专业领域的活动,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系列群众性诗歌活动,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欣赏诗歌艺术、感受诗歌魅力、分享诗歌艺术成果。
9月21日,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正式拉开帷幕。当晚举行的开幕式文艺演出,高度融合了朗诵、舞蹈、武术、戏曲、曲艺、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绚烂多姿、精彩纷呈,将盎然诗意传遍了中原大地。
开幕式现场,郑州市市长何雄表示:“中国诗歌节是国内规格最高的诗歌盛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充分展示了现代诗歌发展的丰硕成果,展现了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中国风貌和中国精神。本届诗歌节在郑州举办,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对河南、对郑州的充分信任,更是对郑州文旅文创工作的充分肯定,是文化服务黄河国家战略、促进中部崛起的生动实践。”
第七届中国诗歌节整体活动丰富而多彩,主体活动包括开、闭幕式及文艺演出、诗歌主题研讨会、诗歌采风创作和征集、群众性诗歌活动、诗歌主题剧目展演、诗歌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发布等,同期河南还开展了许多省内诗歌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全社会广泛参与 跟着诗歌游中原,赓续传统文脉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宿郑州》 王维〔唐代〕
诗歌节开始前,为更好地让全国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参与,推出更多体现中国精神、时代风采、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诗刊》社于8月5日组织开展“诗在中原·歌咏中华”主题诗歌征集活动。截至9月14日,收到了1800多名诗人的投稿。
9月19日,在郑州东站举行了“归去·来兮”诗歌文化雅集启动活动。通过“归去·莫愁行千里”和“来兮·今日又逢君”的分主题板块传达了对往来郑州的旅客诗意化的祝福。同时该区域在诗歌节期间也作为往来旅客的诗意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途经拍照打卡以及签名留念。
9月22日,《杜甫·大河之子》在郑州大剧院首演
诗歌节开幕前后,郑州还以文化惠民为宗旨,开展6台诗歌主题精品剧目展演,涵盖交响乐、民乐、朗诵、舞蹈、豫剧等艺术门类。9月22日晚上8点,郑州市豫剧艺术中心新编历史剧《杜甫·大河之子》在郑州大剧院首演,该剧是专门为诗歌节推出的精品豫剧,赢得了观众的肯定。
9月22日,中国诗歌节研讨会在郑州市图书馆举行,诗人学者汇聚一堂,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诗歌道路和新旧诗体的百年发展。
9月23日至27日,以郑州为中心,辐射洛阳、开封、鹤壁等地,参加诗歌节的120多名诗人嘉宾进行了创作采风活动。在采风过程中,诗人嘉宾还参加了各地举办的诗歌主题活动,与中小学生、诗歌爱好者近距离交流,掀起学诗、读诗、写诗的热潮,创作推出一批赓续传统文脉、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诗歌作品。
挖掘诗歌资料,传承千年文脉。诗歌节举办期间,各地还举办了独具特色的诗歌活动,展现诗歌底蕴,共享诗意生活。如巩义市在“诗圣”杜甫出生地举办“故乡月·家国情”杜甫故里诗歌朗诵会、登封市举办“文脉嵩山·诗意中国”嵩门待月中秋诗会、新郑市举办华夏“郑”月明2023中秋音乐诗会等。
展现诗歌资源,提升文旅融合意义 扩大群众参与度,“诗意”生活成风尚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 苏轼〔宋代〕
9月24日,以“中华经典诗词与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在诗圣故里巩义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学者,以及中华诗词学会、黄河诗会的嘉宾会聚一堂,以诗为媒、以文通心,感念诗圣情怀,探讨诗词经典,共话文化传承与发展。
为扩大群众参与度,感受诗歌之美、推动诗歌走进寻常生活,郑州市以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为主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群众参与度高的活动20多项,吸引市民群众广泛参与,推动“诗意”生活成为社会风尚。
嵩门待月中秋诗会现场
同时还开展了“诗歌进校园”系列活动。9月20日,《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开展诗歌名家专题讲座。
诗歌讲堂、诗歌校园、诗意空间……这些活动用诗歌传递正能量,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
挖掘诗歌文化资源,让诗歌与精品艺术交相辉映。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创意推出了诗歌拓展活动,诗歌融合绘画、摄影、舞蹈、歌曲演出,以不同艺术形式展现诗歌之美。
“诗情画境·星耀河洛”——赵曼水墨展、“诗韵中原·文誉华夏”书法绘画摄影展、“张鲜明的幻像世界”摄影-诗歌展,以及倾力打造的多部诗歌主题精品剧目展演,让诗意播撒到各个领域。
同时,本届诗歌节还设计了四条中原诗词歌赋主题旅游线路,包括跟着《诗经》,踏寻“风雅恒远”之旅;传唱“汉魏歌赋”,感悟“千年风骨”之旅;诵读唐诗,探访“重彩华章”之旅;沉吟宋词,体味“风情万种”之旅,与广大群众一起,尽享“诗和远方”。
思想碰撞,探讨诗歌创作新思路 共庆盛会,采风河南发现诗与情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夜雨》 白居易〔唐代〕
中国是诗的国都,河南是诗的故乡。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河南文学的光辉名片,灿若星辰的诗人、诗篇,造就了厚重文化,滋润了国人心灵,孕育了文化根脉。
作为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盛会,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举办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诗歌爱好者,欢聚“天地之中 华夏之源 功夫郑州”,共享峥嵘文化,会谈悠久文明,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满满。
本届诗歌节举办前夕,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表示:“每一届中国诗歌节,都会极大推动当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在郑州开幕的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对所有诗人来说都是一件喜事、一件大事。我相信诗歌节过程中的论坛活动、采风活动,都是为了让我们去了解中原大地的变化,了解人民群众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生动实践。”
闭幕式交响乐朗诵《大地之上》
9月22日举办的两场诗歌主题研讨会是诗歌节的主体活动之一。嘉宾畅所欲言,思想碰撞,为参会学者提供了关于诗歌的新思路。青年诗人吕周杭用自己创作的诗歌《收获》总结了活动的意义:“果实在传递,幸福在分享中得到形状。”
参与采风的诗人嘉宾,分别奔赴郑州市的巩义、荥阳、惠济区、登封、新密及鹤壁淇县、洛阳、开封兰考等地,在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中发现了更多诗的灵感。
“蒙蒙细雨如同一种‘言语’来沟通时空的间隔,好像回到了杜甫的那个时代,去感受杜甫从出生到生命尽头的风华。”在秋雨中漫步巩义杜甫故里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狄力木拉提说。
“透过县衙的一花一木一砖一瓦,我看到岁月的变迁,看到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痕迹,在这个痕迹的缝隙里面,也许就可以创作出一句、一首诗来。”在新密县衙,诗人、翻译家树才说。
时值“双节”,观看了“文脉嵩山·诗意中国”嵩门待月中秋诗会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丽伟表示:“无论是古典诗歌《满江红》,还是现代诗歌《天地之中》,爱国爱家之情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青年诗人苏笑嫣则称:“能置身于中岳嵩山之上,与大家共待一轮清辉明月,一起诵诗品茗,伴着诗歌雅乐在心中默默祈愿,我觉得自己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中秋佳节。”
当提及这次诗歌节的收获时,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说:“这次诗歌节选择在河南举行,可以说是诗歌的一次规模盛大的返乡行为。不仅是中国新诗对诗词辉煌传统的回应和融合,更是中国新诗在历经百年探索,穷尽各种审美形态之后,必然迈向自身发展高峰、续写诗歌辉煌的最后冲刺。”
李少君也总结道:“我相信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河南、在中原大地的举办,会对整个中国未来的诗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融媒创意传播,诗意与爆款流量完美交织 全省全网联动,7个小时直播登上热搜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唐代〕
郑州——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郑州是历史文化名城,黄河文化与中原文化在郑州得到了交融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正是这种独特的氛围,在千百年来孕育了灿若繁星的伟大诗人。郑州是座诗意之城,这里是诗歌的沃土,与诗歌有着密切的渊源。
一周的时间里,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震撼力,为人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盛典,将诗意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人心中。
小学生在闭幕式上吟诵经典古诗词
截至目前,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全网相关稿件3731篇,参与报道媒体326家,总传播量4.13亿人次。由郑州词作家阮志斌为诗歌节创作的歌曲MV《跟着诗经去河南》点击量超1.5亿人次。
截至9月28日晚,微博#诗歌里的美食#话题达2.4亿阅读量,抖音话题#诗歌朗诵#阅读量3.6亿人次、#诗歌鉴赏#浏览量8270.6万人次。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宣传片来了、郑州公交推出诗歌主题站台、第七届中国诗歌节、来读读这些关于河南的诗、来河南赴一场诗歌之约、第七届中国诗歌节线上线下相结合等七个话题多次登上微博、抖音、快手热点榜。
李少君认为:“河南是诗歌的故乡,来到河南,就像来到了诗歌的源头。最近几年河南大量的节目出圈,就是立足于传统优秀文化,大胆地做了新的尝试,我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下,一定也能开创出新时代诗歌新的辉煌。”
回到老家河南,是中国诗歌集结与回归 滋养城市内涵,助力郑州文化强市建设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唐代〕
9月27日晚,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圆满落幕,下一届诗歌节将由浙江省承办,传承弘扬中国诗歌文化的大旗将在中华大地继续飘扬。
河南省副省长张敏在闭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诗歌节来到老家河南,是中国诗歌的一次集结与回归,是中国古诗词和中国新诗文化的耦合与创新之旅。
从三年前接过诗歌节大旗,中国诗歌节来到郑州,到诗歌节的成功举办,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9月24日晚,“故乡月·家国情”杜甫故里诗歌朗诵会举行
诗歌节带来了城市的思想盛宴,也留下了心灵的洗礼:
来到诗歌故乡的诗歌节,以丰硕的诗歌创作成果和精湛的表演艺术让人们陶醉其中。《诗刊》面向全国开展了主题诗歌征集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线上线下还开展了“黄河诗会”“嵩门待月”“诗歌快闪”“东门踏歌”“诗歌大讲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诗歌主题活动。诗人们以顶礼膜拜之态,向诗歌献上真挚的敬意。他们镌刻出了岁月的印记,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巍峨的山川,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美好的愿景。每一首诗都是心灵之旅的起点,带领人们走进无尽的想象之境,感受到诗韵的奇妙魅力。
诗歌节滋养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文化动力和支撑:
本届中国诗歌节的举办,为推动郑州文化强市建设、塑造郑州城市文化形象、扩大郑州文化影响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诗歌节期间举办了开、闭幕式及文艺演出、诗歌研讨会、诗人交流采风活动、诗歌主题精品剧目展演、诗歌进校园、群众性诗歌文化活动、诗歌主题旅游线路发布等大小活动共75项。
诗歌节展示了中原文化的自信,让“天地之中 华夏之源 功夫郑州”传得更远:
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郑州及河南引发众多关注和参与,众多诗人嘉宾相聚,感受诗意生活,通过多种方式引领群众感受诗歌魅力,也为河南文旅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发展活力,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凝聚了磅礴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神振气。
9月27日,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郑州圆满闭幕
中国诗歌节,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对文化自信的展示。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这里得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诗歌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享文化和传承精神的平台,让我们重新拾起笔,感受到逝去岁月的深情。
本届诗歌节的闭幕,并不代表诗歌盛会的结束,而是意味着新的开始。诗歌将继续传递美好,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与探索。诗歌节的胜利不仅仅在于这一周的盛会,更在于对中国文化的弘扬和荣耀。
让我们怀揣绵长的诗意,以无尽的热情投身于诗歌的创作与分享,让诗歌的力量继续照亮我们的心灵,点亮美好的未来。期待下一届中国诗歌节的到来,继续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最美丽的声音。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绍禹 许怡童 张晓璐 彭茜雅 文 李新华 徐宗福 周甬 李晓光 见习记者 王梦瑶 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