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长及教师:一个彪悍的比喻
昨天偶然在公号“文友书店”读到一文,那个标题一下子就俘获了我——一个彪悍的比喻:孩子是毛坯房,家长是业主,老师是装修师傅。初看喷饭,细思简直形象入骨不禁令人拍案叫绝!确实够彪悍。形象得彪悍,生动得彪悍,准确得也足够彪悍!受那篇文章的启发,我顺着这个比喻说几句闲话,有借鉴吸收,但绝不抄袭;有延展补充却不敢居功独创。从教师的视角看,我不习惯“孩子”这个称谓:这个称谓属于家属亲戚和朋友,我只是教师,从职业角度讲他们都是我的学生,我无法做到为了施加某种教育就亲昵地称他们为孩子。有些教师朋友和学生对话甚至讲公开课喜欢称学生为孩子,我理解他们的爱生如子之心意,但内心却一直有个声音告诉我,他们是我的学生,我只是教师,即使内心里多么亲近和喜欢,但“边界”不能模糊,不偷工减料但也绝不抹除职业边界滥加处置。孩子是家长的孩子而不是教师的孩子。他们不管是出息成什么样子,获利的先是学生自己然后是家长和家族,几乎可以说与教师没有半毛钱关系——这话俗是俗了点,也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敬业和奉献,我只说事实,骨子里的事实。说到底教师和学生不过是几年合约的阶段性陪伴而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全面的,但这种全面却不是没有边界:不要把什么都交给教师,他们既没有这个能力更没有这个义务去做原本不属于他们的事儿。学生是个毛坯房。家离不开房,有房无人肯定寂寞而冷清,但有人无房居无定所显然也难称为家。所以一个家庭必须得有一套或者几套房子:房既是内心的依赖,是底气,也是一个安慰和希望。有了房子才能称业主就像有了儿女才敢称父母一个道理。不论这个毛坯房什么样子,不管是乡镇还是远郊,也不管户型好歹或者面积大小,在业主心里肯定是珍贵的宝贝。别人可以赞美但绝没有随意指责的权利,哪怕你出于善意,恐怕善意招来的除了白眼,大概不会有多少柔软的东西。毛坯和毛坯是不一样的,这是个事实,承认或者不承认都是事实。位置、户型、圈子、潜力值……决定一所房子价值的因素有很多,有的价值高有的价值低作为业主应该也必须明白这个道理。不能仅仅因为这处毛坯是你名下的就一味“护犊子”。毛坯房虽然是房但很少人直接入住吧,即使不为了美观或者单纯的“面子”,不进行装修就入住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麻烦甚至安全问题。同样一处房子,装修前的毛坯和装修后截然不同,虽然底子还是毛坯的底子,但装修完的毛坯收获的除了价值提升还有人们的目光以及内心的评判,而后者更为重要几乎就是尊严的代名词。此时就需要装修师傅露面了。装修师傅只是装修师。他们能让毛坯变得更美观却无法改变这所房子的底子,比如设计的问题比如建筑质量的问题,再比如位置北上广或者偏远乡村的问题——装修师傅没有这个能力。业主苛求装修师傅是不对的,装修师傅忘了自己身份当然更不对,你只能做份内的事,只能在毛坯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美化和装饰。假如人家业主两句好话就让你忘了自己的定位,不管你动机多善良,一旦在装修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业主都不会给你好脸子,倒霉的可能还会赔钱惹上官司。但既然是装修师傅,既然与业主签定了协定,你就必须做好该做的事儿,比如装修设计、材料使用、做工过程控制等一系列问题。不管这毛坯好或坏,你都没有理由对业主说三道四,你也不能因为业主的态度好坏而影响你对毛坯的装修,从道德层面讲是职业品操,从法律层面可能就涉及违约欺诈的官司,这不是儿戏。不管你装修过程中付出了多少,这房子都只是你阶段性的工作对象,你付出同时已经获得,你不能再想着从房子身上获得不应该获得的东西,万一你越了界没管住自己,受损的可能不止是装修师傅整个团体的名誉,可能还要剥夺你继续从业装修的资格和权利。还有一句话,这话不管是毛坯房、业主还是装修师傅都应该明白:装修当然能够让房子更美观让住起来更自豪和舒适甚至让房子升值,但装修的只是局部能装修的部分,毛坯的底子比如结构或者建筑质量是无法改变的。如果哪天房子变成了危房,出问题的很可能不是装修,而是毛坯的底子。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图文无头。侵权联删壹点号唐长老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