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中学生的提问,院士都觉得“很专业”
从事科学研究时产生过哪些困惑?科学家所处的环境是否会激发研究能力?10月28日,2023腾讯科学WE大会举行,为激发青少年创造创新,在大会启动前,来自北京多所中学的青少年作为新京报小记者团成员面对面采访参会的中外院士专家,探讨科研领域的话题,体会科研精神。▲新京报小记者向“石墨烯之父”安德烈·海姆提问。受访者供图━━━━━科学家建议青少年不要带着功利目的学习腾讯科学WE大会是腾讯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学大会,始于2013年,旨在借此连接最具突破性的前沿思想与科学发现,探索改变未来的全新可能。在会前,和青少年们展开交流的科学家分别为有着“石墨烯之父”之称的中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安德烈·海姆(Sir Andre Geim),“网状化学之父”、美国科学院院士奥马尔·亚基(Omar Mwannes Yaghi),中山大学·深圳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导蒋乐伦,世界知名衰老生物学/遗传学家、英国皇家学会副会长、英国医学与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琳达·帕特里奇(DameLinda Partridge)以及基因诺亚方舟掌舵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作物种质库主任钱前。来自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汇文中学、北京市第二中学等学校的数十位青少年分别和各位专家展开交流。针对这次难得的对话机会,青少年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互动中,他们用流利的英语和国外专家交流,关注的问题不局限于专家的生活和研究经历,还涉及几何、生物学以及物理学等专业领域。“你站起来向我提问,我也站起来回答(中文翻译)。”在采访的开始,当一名新京报小记者提问时,安德烈·海姆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一句话让现场氛围变得轻松起来。安德烈·海姆是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石墨烯材料的发现者、开拓者,因在磁悬浮、壁虎胶带和石墨烯三个前沿研究方面的贡献,他多次被汤森路透评为世界上最活跃的科学家之一。他凭借悬浮工作而获得2000年搞笑诺贝尔奖,成为唯一一个既获得诺贝尔奖又获得搞笑诺贝尔奖的人。面对新京报小记者团的问题,他都逐一认真解答,并给予青少年们学习方面的启发。“我建议你们不要带着功利性和目标性去学习,这些学习的结果都会通过深入的研究得到,在实验中会发现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也可能有意外惊喜,在面临不确定性时,我们要做科学的观察,有足够的观察就一定会有收获。”在另一场交流中,奥马尔·亚基多次强调,一个努力和善于观察自然的人,会得到自然的回馈,“带着终点做实验不会有预期的成果,我们要在混乱中寻找真理。”奥马尔·亚基说道。奥马尔·亚基是2018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名誉教授。他是金属有机框架(MOF)和共价有机框(COF)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创建的全新网状化学领域成为研究热门。作为化学分子编织技术的先驱,他合成了世界上第一种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编织的材料,并开发出氢和甲烷的储存、碳的捕获和转化以及催化、从沙漠空气中获取水等清洁能源的应用技术。▲青少年们认真听取院士的建议和回答。受访者供图━━━━━青少年和院士共同探讨当下的科学、技术话题交流中,科学家们还分享了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以及所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在采访琳达·帕特里奇时,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学生刘雨鑫提到了“自由基理论”。自由基理论是抗衰老研究的前沿理论,根据传统的自由基老化理论,自由基是导致细胞老化和机体老化的主要原因,为了延缓皮肤老化,防止自由基对细胞造成损伤,主流观点是“减少自由基抗老化”,“我们真的能减少自由基,变得更加健康吗?”刘雨鑫道出心中困惑。琳达·帕特里奇从专业角度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自由基理论”是主流理论,也是被大众认可的控制衰老的机制,降低自由基可能延缓衰老,但从健康角度来讲,“在很多遗传性疾病中,遗传的因素相对比较重要,而自由基没有那么大的作用”。在采访蒋乐伦的专场中,专家则基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青少年一起探讨他们更感兴趣的机器人话题。蒋乐伦是广州市生物医疗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主任,致力于表面功能性微结构优化设计及制造领域、生物医学工程制造领域的前沿探索。其团队研发出世界首台可以自驱动的液态金属机器,不仅为液态可变形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同时也有望为生物医疗、机械工程等领域带来重大变革。“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水稻品种发展都处在国际领先地位,为什么还要致力于研究水稻品种的改良?”在采访钱前院士的专场,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初二学生陈泽宽问道。在称赞了小记者的问题很专业之后,钱前表示,虽然现在经济发达看似什么都能买到,但很多技术是买不来的,一粒种子包含了很多科技内涵,因此我们的科学家一定要掌握世界领先的技术,“尽管我们现在粮食充足,但粮食是战略物资,要将现在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粮食的研究。”钱前说道。▲钱前院士认真和小记者们交流。受访者供图━━━━━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会如何面对性格的矛盾点五场交流中,“要永远保持好奇心”“人生要充满激情”是科学家们的共同特点。难得的采访经历也让学生们获得了生活和学习上的启发。同学们在采访前也都做了充分准备,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管庄分校九年级学生阎思媛告诉记者,得知有机会能跟院士交流对话,十分兴奋,上网仔细了解了几位采访对象后,希望有机会采访安德烈教授。“我很想问他是怎么想到用胶带来实现单层碳原子的?”没想到现场的学生很多,阎思媛没能得到提问机会,“虽然有些可惜,但参加此次活动也让我受益颇深。”阎思媛说,她仔细聆听了同学们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同学的提问让她眼前一亮。“他问到‘对保持好奇心有何建议’,确实,保持好奇心是科学研究方面必不可少的一点,对我们的学习来说,也是如此。”活动结束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学生徐叶梓仍难掩激动之情,因为她得到了第一个向安德烈·海姆提问的机会。“他不仅获得了诺贝尔奖,还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这是两个极具反差性的奖项,令我对他的性格产生了好奇,所以我向他提问这是否代表其面对科学研究时会呈现出个人性格里截然不同的两面。”徐叶梓介绍,安德烈·海姆的答案让他很惊喜。安德烈·海姆告诉在场的同学们,他很注重研究过程中获得经验以及猎奇的感受,生活中也是一个幽默的人,获得“搞笑诺贝尔奖”让他感觉到自己给别人的生活增添了一些乐趣,自己也非常开心。“他告诉我们不要严厉地对待自己,这对我是一个安慰,因为在生活中,我也有性格矛盾的地方,有时候是个‘社牛’,有时候也会紧张,他让我学会要正确面对性格上的矛盾点。”徐叶梓说道。文/刘洋 编辑 缪晨霞值班编辑 康嘻嘻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