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银龄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价值指向与推进策略

  [摘 要]建设高质量国家银龄教师队伍是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得以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必要之举。因此,有必要厘清高质量银龄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明确价值指向,优化推进策略,切实发挥退休教师这一重要人力资源的有益补充、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质量;银龄教师;队伍建设;价值指向;推进策略

  日前,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就发挥退休教师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源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实施路径、完善政策保障,为退休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老有所为搭建广阔平台。全面实施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需要鼓励动员更多退休教师及教育人才全方位参与各级各类教育工作,打造高质量国家银龄教师队伍。这既是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实施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计划取得实效的关键基础。因此,厘清高质量银龄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明确其作用发挥的价值指向和推进策略,有助于推动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在更大范围内落实落地、发挥实效。

  高质量银龄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

  唤醒“为公”本性,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银龄教师作为国家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补充力量,不仅是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真实推动者和历史见证者,更是老当益壮,渴望继续担负社会发展责任,为学校、社区和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新时代建设者和带动者。组织引导银龄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带领中青代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是助力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需求。加强高质量银龄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激活银龄教师的类特性和存在使命感,强化银龄教师的“为公”本性与发展精神,吸引更多优秀退休教师加入银龄教师队伍,主动投身和服务于国家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为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贡献。

  创新生命表达,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实施,为“虽是银发心未老”的银龄教师打造了从“大有可为”向“大有作为”转变的重要平台,构建了其积极参与社会改善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了银龄教师个体生命创造性转化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促使银龄教师将个体的生命发展价值与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社会需求转变、个体生活和行动逻辑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推动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

  构建实践联合体,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以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实践宗旨,积极设计谋划银龄教师的实践联合体,构建了银龄教师跨教育领域的实践联合体形态。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根据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等类型特点分类实施,以受援学校的现实资源条件、创新改革策略和自身的职业发展优势与需求为构建实践联合体的真实动因和关联条件,实现多领域共谋教育发展、共享教育智慧、共创立体多维融通式教育体系,全方位发挥银龄教师的“种子作用”与引领价值。构建了银龄教师在代际互助层面的实践联合体形态。老中青教师代际互助和银龄教师与青少年的代际传承是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政策实施要点,通过政策引导,不仅回应了银龄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更是在代际互助中增强中国教育发展的蓬勃生命力。构建了银龄教师在保障体系层面的实践联合体形态。在前期“中小学银龄讲学计划”“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的实践基础上,优化升级后的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银龄教师与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共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合力,健全银龄教师服务各级各类教育的工作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银龄教师发展格局。

  高质量银龄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指向

  高质量银龄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重要价值意义。

  1.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涵养时代新风、引领社会风尚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社会舆论深度影响社会风尚的机制功能,挖掘和放大具有真实才干、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的优秀代表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

  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对在银龄教师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国家相关规定予以表彰。同时,要深入发现、宣传银龄教师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全面总结、推广银龄教师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力弘扬银龄教师奉献精神以及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银龄教师的浓厚氛围。这既是对银龄教师离休不离岗、无私奉献的肯定与褒奖,同时也有助于在社会层面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促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不断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2.突出群体作为力量,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改善教育领域的社会治理,加强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和优质教师资源均衡发展,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

  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秉承教育公平的价值理念与行动目标,突出优秀银龄教师的群体作为力量,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教育单位、公共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强化统筹协调机制建设和功能发挥,积极动员并支持本领域符合条件的优秀退休人员参与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专业领域的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加平等的发展资源和机会,帮助改善教育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协调、重点产业与人才领域不突出等问题,从而既在社会层面提高全民素养、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又在个体层面为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帮助个体获得自我价值实现所需的能力,最终实现以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公平发展推进社会公平的重要目的。

  3.弘扬终身教育理念,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终身教育理念强调在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每个个体都需要通过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的方式,加强自身的能力培育,以有效应对现代社会层出不穷的新挑战与新任务。对于每一位银龄教师而言,在新的环境下继续开展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必然需要持续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同时还将面临着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考验。特别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与认知迭代“要求”银龄教师必须要接受再教育,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鼓励优秀退休教师以及各行各业符合条件的优秀退休人员参与,实际上为个体的终身教育发展和社会的再生产与再创造,补充提出了具有引领时代变革价值的终身职业理念及个体实现终身学习的教育机制的建设理想。其产生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实践影响力,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少年、青年教师乃至各行各业的人员以终身职业理念作为个体长远发展、服务社会需求的价值根基,培养终身学习品质,支持国家终身学习的教育机制建设,从而健全完善个体终身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相结合的高质量人才培育体系,为及时转化、培育和发展我国的人口红利优势,加强我国现代化人力资源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筑牢社会共识和奠定人才基础。

  高质量银龄教师队伍建设的推进策略

  建设高质量银龄教师队伍要优化推进策略,构建价值引领机制、形成合力机制、增强能力机制,从而切实发挥退休教师这一重要人力资源的有益补充、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

  1.前提要件:构建银龄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引领机制

  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将发挥退休教师资源优势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相结合,银龄教师队伍建设与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与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相结合,是落实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重要原则。建设高质量银龄教师队伍是实施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关键基础,组织动员更多优秀退休教师参与银龄计划是建设高质量银龄教师队伍的首要前提。如何把这些国家所倡导的价值导向转化为社会、地区、学校和银龄教师实践的工作指南,使之在实践中更具操作性和引领性,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和工作抓手,首要的就是构建银龄教师队伍的价值引领机制。

  不可否认,影响退休教师参与银龄计划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身体健康原因还是家庭原因,亦或者是社会舆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退休教师参与银龄计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确保富有余力的情况下,退休教师本身的意愿以及社会支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通过树立积极老龄观,引导形成参与文化。通过积极宣传引导,一方面激发退休教师参与高校银龄教师计划的意愿和热情,鼓励其继续发挥政治优势、专业优势、经验优势、智力优势等,为国家的教育事业特别是中西部教育发展作贡献。另一方面也要消弭认知偏见,使全社会形成共识,重视、肯定老年人的价值,即专业技术人才离退休是二次人才资源开发的起点,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从“中小学银龄讲学计划”“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的实践成效来看,“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实施促使我国中西部教育事业既实现“输血”,更实现了“造血”,有效带动了中西部地区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为受援学校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区域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矛盾。

  2.关键要素:形成银龄教师队伍建设的合力机制

  复杂性科学的发展,为教育领域的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思维模式,促使人们在思考解决教育问题时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设计,从而增强教育主体在系统元素合力作用下的实践成果涌现和个性化发展。对于建设高质量银龄教师队伍而言,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目标的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的特点,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家庭、个人各方面的配合、协调和参与,整合优化人、财、物、时、空的配置,克服与缓解各类主体措施之间的相互冲突与消解的现象,扭转碎片化、事倍功半的局面,解决协同不够的问题,从方方面面形成合力,产生“1+1>2”的建设成效。

  尽管前期已开展的试点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据了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部分受援学校侧重给银龄教师安排大量的课堂教学任务,而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学科以及师资队伍整体发展中的带动引领作用,即更多的是把银龄教师作为“口粮”,而非“种子”;学校内部尚未形成运行有序的规则,保障激励机制不足;受援学校在管理银龄教师过程中责权利不统一,管理机制条块化,各主体、各部门缺乏有效的联动等问题。对此,随着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全面铺开,迫切需要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受援学校、银龄教师等主体之间形成合力,系统规划、各方协调,优化供给、克服弊端,形成全局一盘棋,为建设高质量银龄教师队伍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财政支持、物质条件、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

  3.重要举措:增强银龄教师队伍建设的能力机制

  能力、方法是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银龄教师队伍建设的各级各类主体在明确价值追求和目标方向之后,还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行动能力,即重点解决“能不能”的问题。例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是否能够有效匹配受援高校的需求,做好银龄教师的保障激励;援助高校是否能够有效对接需求;受援高校能不能发挥好银龄教师这一优质资源优势推动自身发展;银龄教师本身能否发挥智力优势以及是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特别是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等。

  对此,业已发布的《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当中明确提出通过建设银龄教师数据库、支教服务平台等方式实现数字化赋能,不断完善开放灵活的线上线下支教方式,为银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基础支撑。而在此基础上,以全社会共同推进实施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系统视野,将各级各类责任主体的实施能力纳入到协同创新系统之中,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社会参与的整体发展格局,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能力要素和建设渠道,从而构建有活力、全覆盖、有深度的能力系统,更有助于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发挥长远实效。

  【作者:白雪源 邱燕楠 张伶俐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原载2023年第18期《中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