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地质报国梦的种子发了芽

        大雪无痕,英雄有迹可循。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从哪里来?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有其宏大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心路历程。“父辈们的祖国情结,伴随着我的成长、成熟和成才,并左右我一生中几乎所有的选择。这就是祖国高于一切!”从他的一份工作自述中,能清晰地管窥他高尚的内心世界。

       黄大年出生于广西南宁。高中时,他跟随父母辗转广西贵县,考入贵港中学。高中毕业时,当地的地质队要招两名航空物探操作员。由于反应机敏,成绩优秀,17岁的黄大年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作为航空物探操作员,他第一次从飞机上俯瞰广袤土地、秀美山川。对祖国河山质朴的爱,深深植入他的心田。

       1977年恢复高考,黄大年如愿以偿,考入原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现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原长春地质学院的地质宫,黄大年真正走进了地球物理学的殿堂。他几乎天天泡在地质宫二楼的阅览室。聪明加刻苦,他连续获得“三好学生”和标兵表现奖。

       美好的大学时光倏忽而过,转眼来到毕业季。当时流行写毕业留念册,在册子上留下青春的照片和临别的赠言。黄大年的赠言简短有力:“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一颗地质报国梦的种子,此时发了芽。

  一颗赤子心,时刻准备着

       作为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在英国搞科研,始终是一个被追赶者,但他并不觉得荣耀,因为他是“有祖国的人”。

       “作为中国人,无论你在国外取得多大成绩,而你所研究的领域在自己的祖国却有很大差距甚至刚刚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满腔赤子情,一颗报国心。对于黄大年来说,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才是最大的成功,才是今生今世最大的价值。

       1992年,黄大年来到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启动,通过层层筛选,黄大年拿到了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被派往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他是同批留学生中唯一来自地学领域的博士生。“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临别时,黄大年铿锵的话语,至今留在老师、同学的心中。

  不愿做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

       “中国梦”这三个字,让以黄大年、施一公、潘建伟等为代表的留学人员无比振奋。他们纷纷汇入归国大潮,引领中国在多个科研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漂泊18年,黄大年一直在等待,等待一个机遇,等待一次召唤。

       2009年4月,听到母校的召唤,海外赤子的一颗心,被彻底激活。黄大年第一时间明确表示,考虑回国。

       2009年12月24日,平安夜,长春大雪,一架民航班机缓缓降落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18年的英伦生活,黄大年“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6天后,黄大年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黄大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战略科学家。他能深入专业探幽微,又能跳出专业览全貌,有着深邃的战略眼光、高超的科技宏观决策能力和凝聚其他科学家的巨大人格魅力。

       回国7年,黄大年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常常忘了睡觉、忘了吃饭。地质宫507室,是他的办公室,只要不出差,屋内的灯光每天要亮到凌晨。

       2016年6月28日,北京青龙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通过了评委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令人痛心的是,2017年1月8日,黄大年永远地走了,带着他对祖国最深沉的眷恋,带着祖国对他最不舍的呼唤……

  (此文根据有关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