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别让孩子伤在分数上
在每天跟伊伊的日常交流以及给她辅导作业的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她的进步和变化。一年级第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从班主任老师那里得知,伊伊这个学期的进步非常大。老师还建议我们要多给她一些鼓励和表扬,并告诉我们“伊伊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所有老师都很喜欢她。同时,班主任老师还透露了一个信息,班上有些孩子的“老本”吃得差不多了,成绩已经开始明显下滑。
考试的目的绝不应是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而应该是帮孩子查漏补缺。家长不要老是把孩子的成绩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横向比较,如果实在要比,就进行纵向比较,对比这一次和上一次的成绩,发现错误和原因,找到进步和变化。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尊心非常强,自信心也比较脆弱,稍有不慎,我们可能无意中就用“别人家的孩子”打击了自己家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到底是孩子的快乐成长重要,还是孩子的优异成绩重要?很多家长往往会把孩子的成长与成绩相对立,认为顾此就可能会失彼。其实,成绩的背后就是成长。一个身心健康快乐的孩子,自然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孩子的成长和成绩,本无孰优孰劣、孰轻孰重之分。但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我们常常会把成绩看得比成长更重要,把分数看得比快乐更重要。如果真要有所取舍,明智的家长都应选择把孩子的成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孩子的快乐成长和优异成绩,绝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协调得好,必定可以相得益彰。但能否让两者相得益彰,关键要看父母。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除了学习和考试,我们更要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养成习惯。在生活方面,应该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吃饭和睡觉习惯,并逐渐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从2岁以后,在每一个成长阶段,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任务,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一些事情。重点培养哪些习惯以及如何培养这些习惯,请参考本书的相关章节。
2.提升能力。2岁左右,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了走路和说话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个人认同感以及理解他人需要和情感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发展,逐渐开始学会遵守规则,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在小学低年级,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同时,父母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3.塑造性格。影响孩子性格发展的因素,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教养和环境等因素。虽然孩子的天性很难改变,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养育来塑造孩子的性格。而养育过程就是父母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系列行为和互动。总体来说,养育孩子,父母有两大基本任务:一是和孩子建立亲密感,二是塑造和调整孩子的行为。
幼儿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是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家长不但要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更要关注孩子的性格培养。在这个阶段培养的性格、形成的人格,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可以从自尊和自信、责任心、学会合作、懂得感恩和尊重别人等方面去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幽默风趣、积极乐观的性格特征。
回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