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必读的十本经管书
书单简介
为了满足关注84号书店的书友们日益扩大的阅读需求,以及给本期21天阅读营的小伙伴们拓展书单,小编绞尽脑汁、努力搜索,为你带来一份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的经管类精读榜单,其中既有风靡百年的经典,也有近一年才出版的新作;既有入门经济学的指路之作,也有对于个人财务管理、投资等方面的解答……喜欢经管类的你还等什么呢?赶快开始阅读吧!
01
《小狗钱钱》
作者:[德] 博多·舍费尔
评分:9.1
《小狗钱钱》讲述的是一个离奇的童话故事:有一天,小女孩吉娅发现一只受伤的白色拉布拉多猎犬,并把它带回家。可是,有谁会想到,这只普通的小狗却是一个真正的理财天才呢?吉娅和小狗成为了朋友,并从它那里得知,原来所有的愿望都是可以实现的。
02
《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作者:[美] 格里高里·曼昆
评分:9.6
与同类书相比,《经济学原理》的特点在于,它更多地强调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而非经济学模型。书中包含了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研究和政策讨论,语言风格生动诙谐,内容安排引人入胜,将带给读者愉悦的阅读体验。阅读本书,不需要读者有任何经济学的背景知识。适合广大经济学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03
《浪潮之巅》
作者:吴军
评分:9.0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AT&T 公司、IBM 公司、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思科公司、雅虎公司和Google公司都先后被幸运地推到了浪尖。《浪潮之巅》系统地介绍了这些公司成功的本质原因及科技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也系统地介绍了影响到科技浪潮的风险投资公司。在这些公司兴衰的背后,有着它必然的规律。本书不仅讲述科技工业的历史,更重在揭示它的规律性。
04
《美国陷阱》
作者:[法] 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 / [法] 马修·阿伦
评分:8.3
这是一场隐秘的经济战争。
在《美国陷阱》一书中,皮耶鲁齐以身陷囹圄的亲身经历披露了阿尔斯通被美国企业“强制”收购,以及美国利用《反海外腐败法》打击美国企业竞争对手的内幕,揭露了美国的公共权力和国家暴力如何直接和间接地为美国企业在全世界的扩张与竞争开路的真相。
05
《富爸爸,穷爸爸》
作者:[美]罗伯特?T?清崎 / 莎伦?L?莱希特
评分:8.5
《富爸爸,穷爸爸》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罗伯特?清崎的亲生父亲和朋友的父亲对金钱的看法截然不同,这使他对认识金钱产生了兴趣,最终他接受了朋友的父亲的建议,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富爸爸”的观念,即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让金钱为我们工作,并由此成为一名极富传奇色彩的成功的投资家。
06
《原则》
作者:[美] 瑞·达利欧
评分:8.4
《原则》包含21条高原则、139条中原则和365条分原则,涵盖为人处事、公司管理两大方面。作者瑞·达利欧出身美国普通中产家庭,26岁时被炒鱿鱼后在自己的两居室内创办了桥水,现在桥水管理资金超过1 500亿美元,截至2015年年底,盈利超过450亿美元。达利欧曾成功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现在将其白手起 家以来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公开。
07
《国富论》
作者:[英] 亚当·斯密
评分:9.0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08
《聪明的投资者》
作者:[美] 本杰明·格雷厄姆
评分:8.9
这是一本投资实务领域的世界级和世纪级的经典著作。《聪明的投资者》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本书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09
《激荡三十年》
作者:吴晓波
评分:8.9
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激荡三十年》的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1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作者:[美] 彼德·德鲁克
评分:8.8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