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人民网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申宁 实习生方萌萌)日前,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高校健康教育重在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原《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同时废止。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在推进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学生健康意识淡漠,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能力不足,锻炼不够、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的危险因素。
纲要提出,高校健康教育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问题导向与健康需求相衔接;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相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协调;维护个体健康与增强社会责任相统一;总体要求与地方实际相结合。
纲要明确,高校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方面。树立现代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管理和健康决策的基本方法,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觉规避、有效应对健康风险的能力;增强防病意识,掌握常见疾病的预防原则和常规措施,提高防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能力;树立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正确应对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必需的相关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树立自我保健意识,掌握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能力;树立安全避险意识,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
通知要求,各高校应采取多样化实施途径: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拓展健康教育载体,因校制宜制定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多形式开展健康实践,融入学生管理工作,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创设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多途径加强健康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开展健康教育教学研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发挥专业组织的协同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