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操作“水果变色”实验直击食品谣言

  本报讯 记者郭敏 霍东洲 “水果掉色靠漂染、西瓜打针变甜、螃蟹555电影网注胶增重、胶粘碎肉变有毒牛排.......”食品谣言的从线上到线下的肆意传播,损害的不仅仅是从线下到线上的食品行业,还有公众的消费信心和整个国家的食品产业安全。

  6月29日,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正式拉开帷幕。在今年食安周的主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展内,专设了“科学实验”展位,中国食品安全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和他带领的专家团队,亲自操作、演示简单、明了的科学小实验,击碎疯狂传播的食品安全谣言。

  谣言疯狂,生鲜产业损失巨大

  “水果染色”“柑橘生蛆”“西瓜注射红药水”“葡萄无籽是打了避孕药”……食品安全问题举国关注,也令各种谣言有了滋生“土壤”;生鲜领域,更是食品安全谣言的集中地;而生鲜产品的属性,让其更易受到谣言的毁灭性打击。

  一位曾协助多个电商维权的资深律师指出,被谣言影响后,“周期长、认定难、赔偿低、执行难”已成为众多品牌和行业面临的共同困境。而像生鲜这类靠品牌信誉生存的快销行业,更是陷入“谣言动动嘴,辟谣跑断腿”的尴尬境地。在应对谣言攻击时,近半数商家会选择“不作回应,怕越描越黑,让谣言风波随时间平息”,也有不少会诉诸法律途径,但“举证维权难度大”。即使诉讼,品牌损失千万,造谣者的赔偿额通常不超过10万元。

  多数食品流言无事实、科学依据

  那么,像“水果染色”“西瓜打药”这种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新闻”,究竟是对中国食品安全“糟糕”现状的深度揭示?还是毫无科学依据的食品安全谣言?

  在食安周“科学实验”展台上,陈君石院士拿着装有杨梅汁、樱桃,以及浸泡过黑皮花生和紫米的杯子,往里面加入碱,原本深红色的水变成了蓝黑色,再往里加入白醋,水的颜色又变回了红色——这个简单的实验过程,证明了“水果掉色”是花青素遇碱、遇酸后发生的变色反应,并非外“加”颜色。

  随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科普自媒体达人钟凯,研究员阮光锋还为现场观众演示了“西瓜打针”“螃蟹打针”“脂肪乳化”等精彩、生动的小实验,揭示水和颜色根本难以进入西瓜和螃蟹,而进水的西瓜很快就会烂掉,打针的螃蟹也活不过一个小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云波教授指出, 食品谣言爆发是中国目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近年来,食品谣言的传播形式借助互联网社交平台“与进俱进”,比如,去年把“调理牛排”说成“有毒胶水拼碎肉”,不仅是图文,还以短视频的形式疯狂扩散,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对生鲜产业和生鲜电商平台造成巨大打击。

  权威辟谣联盟形成,还生鲜消费真相

  根据中国城镇消费动力的可能发展,预测到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的交易规模将达到3506.08亿元。“这样的‘蓝海’产业,应该在规范的监管中健康有序地发展,而不是毁于谣言”,罗云波教授认为,对于谣言的治理,一方面要依法加大对谣言源头的打击,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措施引导更多人投入科普工作中来,逐步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

  今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将上线权威科普网络平台,用及时、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阻截谣言,此外,还有更多科学机构和社会组织也在投入资源,加入到打击谣言的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