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轮文化《百花花贵图》赏析:观心无我通达境

  中国画中的“意境”究竟指的是什么?有人说,意境就是“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满于水”。画的境界,是?书俱老。画中的宇宙与天地,是创作者与此画作中宇宙中天地合?为?后的境界展现。一般来讲,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准则,是画家采用艺术手法营造出来的一种境界,是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有与无的和谐统一,也是理想与现实的妙合。

  中国画家常说:“以心观物”。所谓"以心观物”,正是参禅入定时进入澄澈空灵的内心体验。唐宋以来的文人诗画家们,不但讲究老庄“其守神,其一”的精神状态,更强调作画写诗前的清心静虑,凝神冥想。宋画家?友仁说:“画之老境,于世海中?毛发事泊然无着染。每静室僧趺,忘怀万虑,与碧虚寥廓同其流。”当代著名书画家李照东先生也提到:“画家要‘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当主观的欲求发挥到极致,作品自然形神自由、气韵生动,从而能够打动人心。”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是“返璞归真”的,这种内敛于心不张扬、无形无界的境界也是创作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今天让我们通过香港鼎益丰国际董事局主席隋广义先生和著名书画家李照东先生的联合跨界创作艺术作品《百花花贵图》,对中国画的意境进行简要探讨,刍议《百花花贵图》系列艺术品中的艺术美。

  《百花花贵图》卷一细节图

  妙笔丹青任逍遥

  宋画家宋迪论作山水画说:“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朝夕视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下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恍然见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景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

  画家在创作时追求心灵的涵养与开阔,人格也就自然提高和升华了,这也体现了庄子悟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画创作中,绘画题材不受限制,绘画内容或繁复或简洁,创作形式或工笔或写意,描绘对象或景物或人物,表现形式或虚幻或客观。不同的画家可随自己所爱创作,因此中国画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并且拥有众多的流派、画法。因此,庄子思想奠定了中国画千变万化又不失核心思维的格局。

  李照东先生一直以来秉持着老庄哲学理念进行创作,尤其是坚持“自由通达、观心无我”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画的创作上注重境界的渲染。李照东先生绘就的《百花花贵图》系列艺术品,物象繁多,场景复杂,表现的是百花皆贵的故事。画作工整精细,线条细润而圆劲,严整又简练,色调艳而不俗,绚中出素,呈现出高雅素馨的格调,可谓是“中式”至美的代表。

  《百花花贵图》卷十细节图

  《百花花贵图》将百花提炼出来,将人生的富贵收获蕴意其中。将长者和少?作为“元亨利贞”的象征,表现创业,收获,孕育。中国画的最高层面意境和境界,就产生于虚之中,这两项“指标”是观者的感知,是情感的共鸣与升华,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百花花贵图》卷四细节图

  观心无我通达境

  正所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中国画创作尤其重视作品的艺术格调与境界,一件格调与境界较高的艺术作品必然源于一位心胸旷朗的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的精神境界会随着笔尖的流动外化于作品之上。

  《百花花贵图》卷六中,画面左侧的瑶光殿,李照东先生并没有以高大的建筑物和大面积勾绘,只在画面一角画出了瑶光殿的大致形状,通过画面氛围的营造和意境体现,却让观者感觉到了瑶光殿的神秘与遥远,颇有一种“蓬莱仙境”的意境之美。李照东先生正是以旷然的心态,将写意精神流转于画作中,让作品生发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诗意。

  《百花花贵图》卷六细节图

  心中旷朗无尘,方有可能接近于“无所待”的状态,才有可能进入艺术的本体,创作出格调高雅、气象宏阔的艺术佳作。因此,我们足以在《百花花贵图》系列艺术品中看到隋广义先生和李照东先生的阔达胸怀和写意智慧。《百花花贵图》极丰富的表现生活和自然,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典故、文化寓意以及民俗特色等,与诗文构成一体,具有着独到之艺术文化魅力。这种独特之艺术文化展现了传统的智慧,把中国传统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百花花贵图》系列艺术品是一种人生的、生活的、自然的美学艺术。

  来源:经济参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