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公办幼儿园教育面临两难新问题

  【新民晚报·推荐】时值小学报名阶段,沪上不少家长遇到了一个困惑。如果仅仅按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或许很难满足小学的招生“要求”。因为,搭积木、玩拼图、叠纸工等“老三样”的幼儿园上课内容,已经明显跟不上现在孩子的认知需求,但如果教学龄前孩子认识简单的汉字、学简单的算术和英语会话,又会有小学化和“学科化”之嫌。这也是目前不少公办幼儿园碰到的一个难题。

  认知需求不同以往

  家长吴女士说起了内心的焦虑,幼儿园上课总是“老三样”,上大班的儿子早已兴趣不大。“现在孩子生活的时代已经与他们父辈的童年迥然不同。比如,现在几乎没有一个快到学龄的孩子不会用手机的,用手机就要识数字;如果要发短信,还要懂得拼音;如果不识26个英语字母,就玩不了电脑……”吴女士说。

  记者在本市的一所公办园看到,大班孩子每天上午都有一节课,教识数和计算,也教语言和识字。但老师们反映说,虽然按要求是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但如果要让孩子真正识记住汉字、会做10以内的算术、能说几句简单的英语口语,光是通过游戏去学习和掌握,也是比较难的。

  学龄前究竟学什么

  据新浪博客今年初上传的一份有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15%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学到全面的知识和能力;80%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在幼儿园学些拼音、识些汉字、写些数字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吴女士说,现在的孩子在上小学前,如果真的不会写名字、不识几个简单汉字、不会读英语字母、不会做些10以内的加减法,那肯定会比大多数同龄人落后一大截。

  对于家长的“意愿”,浦东新区蒲公英幼儿园园长沈冠华说,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必须把握的原则是快乐学习、潜移默化,不能搞成小学课堂那样的集体授课学习形式,而且还不能搞学习成绩的测量,否则“学科化”教育的禁令就难以奏效,而且也将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落实禁令堵不如疏

  “你不教,我教”、“园里不搞园外搞”。这是在去年底教育行政部门狠抓幼儿园教育“学科化”问题后出现的新情况。如今,公办园没“兴趣”办兴趣班了,许多家长只得把孩子送进校外教育机构的“私塾班”。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周念丽,最近在基层幼儿园调研时发现,“一刀切”的禁令颁布后,的确有不少家长心有不甘,但教育行政部门的出发点很好,因此,对于那些把兴趣班变成“识字班”和为入小学而准备的“私塾班”,这肯定是要堵的。但是,疏导更为重要,夹在行政禁令与家长“意愿”当中的幼儿园教育,更要把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要善于将识数、学英语等知识内容,通过与生活的渗透,让孩子们在快乐游戏中渐渐学做知识的主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科化”倾向的存在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