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残八旬翁用两根手指为十九大写赞歌

  在双塔景区门前的唐宋遗韵广场,有位衣着简朴的老先生经常来这里散步,他身材瘦小,行动迟缓,边踱步边不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写满歌谱的纸,用沙哑的嗓音哼唱着陌生的旋律。这份自得其乐的陶醉,常让不了解的人投来诧异的目光。这位老先生名叫朱近仁,是一位身有残疾的八旬老人,家住葑门历史文化片区(双塔街道)定慧寺巷社区的他没别的爱好,只要一有空就埋头写歌、唱歌、录歌。为了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朱近仁又创作了《放歌十九大》,“敲锣打鼓庆胜利,十九大事业更壮丽,温暖与辉煌连在一起,欢乐和歌声同比翼……”虽然这首歌旋律简单、歌词朴实,却让听过的人都倍感振奋。

  历经坎坷音乐是他不变的梦想

  1936年,朱近仁出生在江苏泰州,当他还是少年的时候,父母亲便先后离开人世,过早缺失了父母之爱的他年少时就帮着哥嫂下地干活,承受着同龄人难以体会的艰辛。尽管命运多舛,但朱近仁与生俱来有着一颗乐观好学之心,对于音乐特别敏锐,乡间的民歌小调只要听过两遍就会哼唱,24岁那年,他进入江苏省京剧院工作,1972年,他被调入苏州电影公司,凭着对音乐的痴迷电影盒子,工作之余他学会了演奏二胡、长笛、钢琴等多种中西乐器。靠着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劲头,原本只有高中学历的他还通过零星自学取得了肤浅的音乐知识,为今天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如今,退休多年的朱近仁过得平淡而充实,只要与音乐相伴,他便忘记了生活中一切痛苦与烦恼。每次出门,朱近仁都尽量把双手藏在衣服口袋里不让别人看见,由于早年患上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又耽误了治疗,他的双手骨节严重变形,十根手指扭曲僵硬看起来就像老树根,左右手分别只有拇指和食指勉强能够活动。握笔写字,对常人而言再轻松不过,对他来说却困难重重。每次创作,他都要费力地将笔夹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中间,让笔尖一点点在纸上挪动,就算再小心,笔也常常不听使唤甚至滑落。每写一首歌,他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刚退休时,我得了类风湿关节炎,那时我每天帮着老伴打理小生意,一忙起来也就没顾得上看医生,总觉得反正也不太疼,挺一下就会好。没想到后来手指渐渐不能动了,现在两只手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样。”由于年事已高,朱近仁的听力也大不如前,说起话来总是很大声。他告诉我们,尽管身体上有诸多不便,但只要生命不息,他就会将自己的音乐梦想坚持下去。

  歌曲创作让病残之躯焕发第二春

  10年前,回泰州老家探亲的朱近仁目睹了久违的家乡田园风光,感慨之余,他想写一首歌抒发内心情感。此时朱近仁已年届古稀,但凭着自己对音乐的敏感和热爱,可是正式写歌从未写过,他就靠嘴巴哼唱,一边想歌词,一边找旋律,在无数次哼唱磨合好多天后,一首充满乡土气息的《农家早晨》便在他的笔下诞生了。当朱近仁把新写的歌唱给家人、邻居听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从此以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写歌。“年轻时我自学过一些乐理知识,还会演奏不少乐器。闲暇时玩玩各种乐器,是我最大的兴趣所在,后来我的双手变成现在这样,乐器一样也演奏不了,一开始我非常沮丧,觉得好像一切都完了,但当我开始写歌,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又焕发了第二春。”对于年迈的朱近仁而言,歌曲创作让他在残疾后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然而,病魔却似乎总爱捉弄这位热爱音乐的老人,双手残疾,听力衰退,前几年他还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每次伏案创作,脑袋都会晕得如天旋地转,不仅如此,老人的视力也令人担忧,左眼患上了白内障,右眼也有450度老花,戴上厚厚的老花镜他才能看清纸上的字。尽管一身病痛每每让他力不从心,朱近仁的创作热情依然不受影响,不能久坐,就写一段停下来溜达一会,写完了初稿觉得不满意,过几天有了新的思路还要接着修改,为了完成一首歌,每天早晨3点醒了就考虑这些内容,直到满意为止,在他的书案边,摆着两本看上很有些年头的“大部头”,一部《汉语成语词典》,一部《新华词典》。“我年轻时正赶上特殊时期,读的书不多,有时候写歌想不到合适的词,就翻翻词典找一下灵感,或核实一下想到的词是否正确。”朱近仁谦虚地笑笑说。

  为了写歌,朱近仁也没少“折腾”家里人。他患慢性病的老伴杨金兰阿姨曾说,老朱每次写了新歌,都要唱给她听,让她品评一下。一开始杨阿姨觉得老伴缠着她听歌“挺烦人”,但后来她自己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些原创歌曲,暗暗佩服起他的才华,也在生活中给了他更多的支持。一对白头知音在音乐与生活中一唱一和,每天的日子平淡却幸福,就像朱近仁在《最美丽的夫妻》中唱的那样:“……最美丽的夫妻,人老了老气横秋形影不离,互动的人生成了蹒跚伴侣,恩爱的夫妻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最呀最美丽。”

  有生之年想用歌声传递正能量

  写歌之余,朱近仁也喜欢看“中国好歌曲”之类的原创歌曲真人秀节目,对于如今的乐坛,他感到喜忧参半。“现在的音乐界越来越重视原创歌曲,这是个好现象,未来也会有更多的新人新作脱颖而出。但是话又说回来,在现在的原创歌曲中情歌大行其道,情歌当然需要,但我们更需要能够引起大家对人生价值思考,宣传文明礼让,蕴含正能量的作品。最近几年,朱近仁开始把关注的目光转向身边,以身边的好人好事为题材创作了不少歌曲。翻开朱近仁整理的厚厚一沓原创歌曲集,《交警》、《可爱的白衣战士》、《敬爱的老师》、《扫地人的歌》、《公安战士》、《慈善者之歌》、《我们的社区》之类写给平凡人的歌有很多,还有一首《是个正能量》是写一个上学的小女孩,下雨天为过马路摔倒而爬不起来的老人撑伞的故事。歌词朴实却情真意切。“我的每首歌中,都藏着一段令我感动的故事。我年纪大了,又身有残疾,生活中我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我希望把歌送给每个帮助过我的人,送给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们,让他们从歌声中了解他们自己的光荣和伟大。”朱近仁介绍说,为了能让更多人听到他的歌,这段时间他正学着用电脑录歌,虽然自己唱歌自己录对于身有残疾的老人而言其困难可想而知,但朱近仁却乐此不疲。前年他在一个原创歌曲比赛中获了奖, 1000元奖金被他毫不犹豫买了录歌用的话筒。

  虽然上了年纪的人常给人以保守的印象,但朱近仁的歌曲创作却始终紧跟着时代,从2014年原创的廉政歌曲《打铁全靠自身硬》,到讴歌工匠精神的《创新者之歌》以及呼吁足球运动从娃娃抓起的《小足球》,每首歌都紧扣社会热点,体现着一位平凡老人对各种现象和话题的思考。“每次写歌,我总是先确定一个题目,然后开始写歌词,歌词定了才开始谱曲。”说着,朱近仁拿出一份用黑色水笔写成的手稿,虽然略有涂改,字迹却意想不到的工整。手稿上是他最新写的一首歌——《道德歌》:“爱护他人,帮助弱小,照顾贫苦,善待朋友……中华文明,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积德行善,文明千秋!”歌颂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如今我写的自己比较满意的歌有40多首,只要有了新的感悟我还会不断继续写下去。我虽然是业余水平,但希望写这些歌不仅仅是自娱自乐,也能被大家所传唱,让我们身边多一些正能量的声音。”谈起自己今后的想法,朱近仁如是说。

  通讯员:胡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