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必修课

  在孩子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中,美育是基础教育不能缺少的部分,而音乐则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不可或缺,能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发展自己,另外提早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感知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美的存在,从而欣赏美。

  我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蕴含了十分多的文化内涵,而古琴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体现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深刻的审美观念。在中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也是美育教育的萌芽时期,将古琴的文化底蕴渗透到日常教育中,对文化传承及学生人格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基础理念编制而成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于2013年审定通过,以新课标作为编写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文化教育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培养学生的重中之重。

  (一)注重以生为本

  原先的音乐教育指导思想是“通过教育学习音乐”,而现在的音乐教学目标是“通过音乐进行教育”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把关注的重点从“音乐”转变到“学生”本身。新课标下音乐教材的目标是:在日常的中小学生音乐教育活动里,坚持学生为教育主体,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感受音乐的美好,学会欣赏音乐的美。

  

  (二)注重实践性

  目前,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所以音乐教育发挥的实际作用较小,偏向于理论学习缺乏实践性,不能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方面发挥特有作用,新课标下要求加强音乐教育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三)注重包容性

  中小学生的音乐教材普遍遵循的是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原则,较大程度上丰富了教材的形式与教育内容,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及老师需要立足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不断汲取国外先进优秀的音乐艺术,加快形成学生的音乐认知,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早日共享自己的力量。

  

  (四)注重教育性

  新课标下要求对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需结合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加强团结友爱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注重资源多样性

  人音版的中小学生音乐教材,具有丰富的音乐资源,不仅能够帮助老师深化教学内容,也能帮助学生拓宽学习的知识面,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

  

  古琴作为我国传统的拨弦乐器,经常被作为是文人雅客抒情壮志的工具,传承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在我国乐器及音乐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人音版六年级的音乐教材中,《古琴》属于下册里的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也有关于《梅花三弄》的古琴学习,足以见得古琴已被纳入学生基础教育中,对于学生美育教育来说必不可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