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我爸及其同事的理解是:从小学到高中,每天早上跑早操,每天下午有课外活动。可我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至今不知何谓跑早操,何谓课外活动。   “素质教育”三十多年了,我们抛弃了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东西,离真正的素质教育越来越远。如今学生的生活可用四句话概括:上学放学一条线,上课不乱下课乱,创新教育不动手,素质教育不锻炼。   ——刘明(防灾科技学院)   为了考试和升学而牺牲很多美好的东西,依然是农村基层教育的典型症状。看到刚毕业的新教师把一星期才两节的音乐课都占用上了数学课,更有甚者,另一位数学教师整整一年没让学生上过一节音乐课,我感到失望和愤怒。比这更糟糕的是,部分教师只要学生考试不太差、不出安全事故,别的一概不管。要么极其“负责”,利用所有课时上语数外;要么什么都不愿做,放任自流……可我不敢当面抱怨,我害怕成为孤独的“牧羊人”。   ——熊正佼(江苏省赣榆县黑林镇大树小学)   教育部为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教师网上培训,初衷是好的,但效果如何呢?笔者近三年参加“国培”等大规模远程培训七次,参加县级和校级培训二三十次,为期长则一年,短则两三月,有时几个培训同时上阵。这种轮番轰炸真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吗?看看大家是怎样完成培训的吧:学习课程用“挂机王”;做作业全靠复制、粘贴,倒是快捷方便。   紧锣密鼓的培训没有为教师提供螺旋式的内化过程,更没有为专业水平较低者留下延迟发展的空间,实质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只能让教师身心俱疲。   ——曾金秀(江西省万安县窑头小学)   对于财富和权力的信仰,不仅已经逼疯了家长和学生,而且是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乱象之根源。假如我们能信仰点别的什么东西,有点别的什么追求,比如利他,比如快乐,甚至比如信仰自我,可能都会让自己和他人以至于整个社会都变得轻松很多。事实上,曾经的中国,并不缺乏诸如此类的信仰,比如孟子式的安贫乐道,比如陶渊明式的寄情山水,再比如细民百姓在一粥一饭中获得的简朴的快乐。什么时候这些都离我们远去了呢?   ——周 云(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摘自2012年10月24日《羊城晚报》)   若干年前,蔡元培曾在北大告诫学生,求学要“抱定宗旨”,不应以做官发财为目的。这并不是说“官”根本做不得,而是在强调年轻人应有的价值追求。面对升学、就业等生存压力以及金钱、权力等资源诱惑,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顺流而下”、随波逐流时,我们这个社会其实更需要“逆流而上”的人士。   ——张以瑾(摘自2012年10月25日《中国教育报》)   在这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升官发财尽管表面上为一些人所不齿,但事实上是很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连一些高校也以培养了多少高官、富豪为荣。这本来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有些人为了升官发财不择手段,罔顾法律和规则;有些人升官之后贪腐堕落,为所欲为;有些人发财之后为富不仁,横行霸道……原因当然是多方面,如果从教育上找原因,那么我认为,恰恰是因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过于假、大、空,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所思所想,才出现道德虚无化、精神荒漠化。与其希冀将学生打造成道德君子,不如放下身段,将教育的目标确定为培养遵守法律和规则、具有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的合格公民,在此基础上让道德因子自然生长。   学校大可不必教育学生鄙视升官发财——这样的说教本身就很虚伪,不会有多少学生相信——而是要教育学生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升官发财;升官之后要有更大作为,要廉洁自律,服务于民;发财之后更要遵纪守法,不要横行霸道,要履行作为富人的社会责任,不要为富不仁。我想,这样的教育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对学生、对社会更具有实际意义。   ——晏 扬(摘自2012年9月20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