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薮》诗词里蕴含着的深层次美

  俗话说:日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中国孩子从小必背《诗经》《唐诗》《宋词》等等,为学生阶段可谓积累不少诗词素养,诗词的美也得到中国人情有独钟的喜欢。

  中国人爱诗词,也爱用诗词的意境来呈现,如果表达者能借用某位古人的名词佳句来说,瞬间会让自己的言辞文采增色不少。

  中国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普通人对它的了解知识一些皮毛知识,要想深度探究,一定找一些专业的书籍来看。

  

  最近看胡应麟的《诗薮》收获很多,这很像一本关于诗词的史书,对于诗词的发展脉络,存留作品,相互关系等等都有相应的介绍,这对我一个门外汉来说点播之作用非常大。

  王国维和叶嘉莹告诉我们诗词的美在哪里,而胡应麟告诉我们诗词的起承转合在哪里,让我们知道何处去寻根,何处去归类,何处去比较,给我们一个俯视整个诗词长河的机会。

  在自己读书是书,看字是字的水平时,很有必要多读读名家名作,对他们的分析与见地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自己认知水平的提升。

  例如:作者指出唐朝绝句大多都不能逃脱 “沅有芷兮礼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恍惚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这种写作范围。

  到了唐后期,再看韩愈、柳宗元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会较之以前有所不同,古体的风格在一定量变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文脉的发展有传承,也有创新,它们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体现,书中作者所指的细节很多,可见为了写这部作品做了不少功课。

  

  子曰:“草创之,讨论之,修饰之,润色之。”

  作者借用孔子的话,再次强调了千古文章的构成之法,有了这个方法,人人都可以尝试去写诗,去填词,去写文章。

  会看,会读,会写,是三个不同的进阶,每一个读书人都希望自己能出口成章,下笔有神,但是文字堆砌的妙处,未必人人都能驾轻就熟,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千差万别。

  孟子曰: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不以意逆志,不为得之。

  借用孟子的话,知道写作的方法,还要领会写诗词的妙处,它需要有立场,更需要有悟性,只有感觉对了,才能思维如泉涌。

  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应该说对它进行多么深入地了解都有必要,因为它里面承载了太多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是融入到骨髓里面的气质与思想。

  

  薮是形声字,从"数"意为"点算并总计",引申为"数量巨大"、"无数"。"艹"指水草。"艹"与"数"联合起来表示"水草数不清"。

  《诗薮》这本书正如书名写的那样,给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关于诗词的信息,总结诗词的发展,辨析诗句的变化,历数诗人的优劣等等,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史料级作品,值得一读再读。

  作者:安逸 喜欢读书、写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欢迎关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