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凝聚智慧和力量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连日来,报告在贵州党的二十大代表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梁贵友(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为健康贵州建设发光发热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党代表,我十分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内容。”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梁贵友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这为今后一段时期教育科学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贵州医科大学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1950年“国立贵阳医学院”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15年学校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梁贵友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全民健康,贵州医科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五重使命”,“面向未来,我们信心满满,也深感担子很重。”

  “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贵州医科大学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梁贵友表示,贵州医科大学将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医院,做到人人知晓、家喻户晓。“首先要提高站位抓落实,广泛开展宣传宣讲和理论学习,更加自觉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其次要内涵建设抓落实,推动医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梁贵友表示,贵州医科大学将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贵州、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持续推动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培养人才。“我们要集中力量办好‘协和班’,高水平建好公共卫生学院,全力培养‘预防结合’、‘专全融合’的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加快成果转化,抓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推动人才大汇聚,为建成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一流的百年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要服务社会抓落实,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办人民满意的医院,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梁贵友说,贵州医科大学将充分运用好科技成果助推“四新”“四化”,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质量,为健康贵州建设继续发光发热,为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肖远平(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着力构建高质量师范教育培养体系

  “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肖远平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引领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路径。

  肖远平表示,高等教育要自觉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担当,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人才汇聚和科技创新,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近年来,贵州师范大学围绕贵州三大战略行动,发挥人才协同效应,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推动学科“大交叉”,在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中国天眼”数据处理、水资源与水环境等方面,承担国家“大项目”、打造攻坚“大团队”,积极关注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背后的哲学社会科学问题,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代,要在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上发挥‘排头兵’作用,突出一流标准,持续加大汇聚人才力度,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奏响大江南北聚才的时代最强音。”肖远平说,新征程上,要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贡献师大的智慧和力量。

  肖远平说,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以特色发展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深化内涵发展,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决定着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培养人才,根本要靠教育,发展教育第一资源是教师,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途径。”肖远平说,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高校是汇聚人才、培育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肩负着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肖远平说,作为省部共建高校,贵州师范大学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形势新阶段对人才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探索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着力构建高质量师范教育培养体系。

  石培新(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基础人才支撑

  “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的基石。”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石培新说,作为师范类高校,应把师范教育作为主责主业,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基础教育人才支撑。

  近年来,贵州师范学院通过深入实施师范生培养工程、强师工程、乡村教师培训工程,全面助力乡村教育发展。探索培养“会教研、强改革、跨学科、多专业”的全科型未来乡村教师;快速帮助各县建立起“名师、名校长引领、骨干提升、全员发展”的教师(校长)队伍发展体系;依托师范类高校的优质资源和平台资源,为乡村教师量身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培训模式,着力建设一支心系乡村、热爱乡村、热爱教育的乡村教师队伍。

  “赋能乡村学校发展,创新模式是关键。”石培新说,学校充分发挥贵州省名师名校长管理办公室和贵州省名师名校长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基础优势,与乡村学校探索“学校共治”模式;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等工作基础优势,与乡村学校探索“学生共育”模式;充分发挥学校长期深耕基础教育的教师团队、培养的20多万校友资源等师资基础优势,与乡村学校探索“资源共享”模式。

  “如何助力城乡基础教育改革?这也是我们长期关注的焦点。”石培新说,接下来,贵州师范学院将聚焦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高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学研究型教师,引领城乡基础教育发展方向;为城乡基础教育教学课程改革试验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引领城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共同构建政府、高校、学校三方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开展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推动城乡基础教育现代化,引领城乡基础教育信息化提升。

  石培新表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教育。学校将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以高质量的师范教育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为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师范类高校应有的贡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许邵庭 赖盈盈 何登成

  编辑 张婷

  二审 李劼

  三审 田旻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