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又回来了”!《中国奇谭》凭口碑火出圈

  文|天水

  “虽然才2023年的第一天,但可以确定今年的最佳国产动画就是这部了。”网友在豆瓣《中国奇谭》下的短评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B站联合出品的国产动画短片合集,自2023年1月1日首播以来,播放量四天突破一千万,豆瓣上超八成网友给出了五星好评,评分也从开分时的9.5飙升至9.6,可谓凭借口碑火爆出圈。

  

  十位导演,八个故事,一同表达。《中国奇谭》由8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从乡土眷恋到科技幻想、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8个故事虽然在内容、风格、技术上各不相同,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叙事主题——妖怪。

  翻阅百年中国动画史不难发现,无论是上世纪《铁扇公主》《神笔》《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九色鹿》等传世经典,到近年来备受观众喜爱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无不是通过极具中式想象力的艺术手法,传递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与哲学。而在《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看来,在讲述奇闻轶事的过程中,妖是一个更具象的概念,在确定性的前提下又有很多不确定性。

  

  首集《小妖怪的夏天》被网友称为“小猪妖的职场生存记”,通过黑色幽默的喜剧设定,引发了年轻“打工人”的强烈共鸣。片子借用《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背景,将镜头聚焦于住在浪浪山大王洞中的小猪妖身上,通过小人物的转变和选择,表达人世间的喜怒哀乐。片中,虽然孙悟空的 形象只用剪影呈现,但结尾处剧情的反转,让不少观众眼眶湿润,直言找回了儿时看《大闹天宫》港台综艺的感觉。 “久违了,上美”“这才是我想看的国漫”“求快一点更新,片头片尾都舍不得跳过”,网友们感慨纷纷。

  影片后半段小猪妖回山洞看妈妈的情节,一方面让故事在危机来临前获得了情绪上的缓冲,另一方面,也使观众在小猪妖身上投入更多情感寄托。猪妈妈“不要老熬夜”“多喝水别上火”“学会照顾自己”的唠叨和叮咛,也成为令人心头一热的点睛之笔。

  

  第二集《鹅鹅鹅》被总导演陈廖宇评价为8部短片中“个体特色最突出”的一部。该片取材于南朝梁吴均的中国神话小说集《续齐谐记》中的《鹅笼书生》,讲述了一位送货郎在送鹅的路上巧遇一位腿部受伤狐狸公子,在鹅山中经历了光怪陆离的一天。通过素描与中国水墨韵味相结合的美术风格,充分展现了东方叙事中“神秘浪漫、引而不发”的美感,体现出浓郁的中国味道。

  导演胡睿在幕后短片中谈道,整个小说他只做了一点改编,就是把当代人的情感投射进主人公的感受,更保留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那种“少就是多、色即是空”的大气象。

  

  接下来,《中国奇谭》还会有6部短片与观众见面,而贯穿始终的仍是那令人着迷的奇幻色彩。据介绍,《林林》通过将小狼拟人化,探讨了自我身份认同话题;《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中展示的民间故事、民俗传说,均来自于导演出生和成长的小村庄;《小满》借用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探讨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隐秘体验和记忆;《玉兔》的灵感来自于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小卖部》以石狮子和守卫门神作为主要角色,讲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愿景;《飞鸟与鱼》则可以看作是民间传说“田螺姑娘”的现代版。

  为了更好呈现故事内容,在表现形式和制作技术上,《中国奇谭》囊括了二维、三维、剪纸、定格、三渲二等不同手法,既有源自中国风俗传统的美术技法,也有横跨古今、中西合璧的创新尝试,多视角、多维度对中国美学进行诠释。已与观众见面的《鹅鹅鹅》便是探索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和现代绘画手段相结合,将中国文字阅读的审美特性和动画视听语言相结合,从而营造出中式志怪的波谲云诡,视觉效果令人称奇。

  

  

  与此同时,细心的观众已经发现,《中国奇谭》中几乎每部短片都隐藏着致敬经典的彩蛋。如果你觉得《小妖怪的夏天》里唐僧的声音似曾相识,那是因为这里的配音演员,正是86版《西游记》唐僧的配音演员张云明;如果你觉得《鹅鹅鹅》中狐狸公子看起来有些面熟,那是因为作为上美的粉丝,导演胡睿坦言在设计角色时致敬了《天书奇谭》中瘸腿的阿柺……至于还有哪些有趣的彩蛋,还需要观众慢慢去发掘。

  何为奇谭?它极具想象力,让人日思夜想,久久不能忘怀;它极具洞察力,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人们心底最强烈的渴望;它也极具生命力,能够穿越时空,一直陪伴在人们的身旁。希望《中国奇谭》也有这样的“魔法”,在寒冷的冬日,给观众带来温暖一生的美好回忆。

  文字 :天水

  责编:王子墨

  编辑:孙小婷 吴亚琦 王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