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你可能误会它了!

  80后家长对素质教育一点都不陌生,因为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素质教育”开始广泛传播在报刊媒体上。素质教育指的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提出来之后,被拿来和国内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较。为什么素质教育提出了快40年,大家还在热衷讨论素质教育怎么做?而没有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教学理念和系统?

  答案很简单,我们目前国内升学考试——中考和高考,始终遵循着应试教育的分数优先。哪怕有过自主招生的大学,也不乏是面试+笔试的模式,很大一部分还是要看笔试成绩,笔试成绩说白了也就是分数。

  而反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申请体系,升学的学术分数已经占比50%甚至以下,其它更多的是看个人的陈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兴趣爱好能力、社会服务程度等等来判断是否能允许该学生入读。

  所以当国家大力鼓吹素质教育的同时,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但是本质上,他们是把素质教育理解成了,整天玩耍,少做作业,美其名曰“尊重孩子,发展天性”。我做的这个定义并不精确,但大体上家长很多把教育会分成题海苦刷和“素质教育”并且把两个作为一个对立面进行理解。

  事实上,把那些在所谓素质教育里面的孩子真的放到应试教育里面他们就能够考上好的学校了?而那些考上好学校的学生真的是因为受了应试教育才考上的?

  都不是。

  事实上很多学生是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中发展出来一系列的高效学习的能力,使其在考试之中表现得更好的。这个“高效学习的能力”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真谛,通过学习学科知识,训练思维能力,这样才能熟练掌握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核心是能力教育,学习能力的掌握,才足以在学校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高效地完成各种新领域新技能的学习。

  孩子的这些不在成绩上显现的能力,其实才是真正构成了成为一个优秀的学习者的要素,而这些要素都不是简单的“素质教育”或者应试教育所可以带来的。

  当一个人靠着应试教育刷题通过了高考,进入了名校。但是缺乏那些在分数上看不见的能力,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些缺失也会在人生路上暴露无遗。

  反之,拥有高效学习能力的孩子,哪怕因为各种原因上不了名校,但依旧会在未来回归到他所应有的程度上去。这也是我经常说的,作为父母,眼光要长远,为了指标而做取舍,只是掩耳盗铃之举。人生的路不是在20多岁大学毕业就走完了,而仅仅是刚开始而已。

  拥有了高效学习的能力,面对任何新学科和外语,都能通过时间摸索,找到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去深入领悟,完成学科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外语语言体系的学习。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某些学生为什么学习得这么快而成绩又这么好的原因。

  现在很多80后、90后的家长都愿意让孩子从小去学习英语,因为在父母一辈的印象中,越早学习英语,语言优势越明显,以后掌握英语的流程程度会越高。父母看到孩子上了几堂英语课,学会了几个单词,会说几句简单的英语句子,就非常开心满足。但父母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是,语言的学习需要是举一反三,学会了1,不知道如何联想到3,那么基本和应试教育刷题本质没有任何区别。

  其实英语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觉得英语可以给生活带来更大更广阔的空间,让其运营英语思维,融汇贯通其它学科,自己去掌握英语的能力。

  父母你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孩子学说话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在模仿大人说话,在听到大人说某个词语,孩子会重复说几次,然后就知道怎么运用到日常对话里。其实这就是孩子本能的学习能力!

  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去学习英语,遇到不会说的单词、听不懂的句子,应当如何去解决?只有孩子学会了高效学习的能力,那么轻松掌握英语一点都不难。

  professor说,瑞思英语所提倡的学科思维能力,就是通过系统的教学来培养孩子的高效学习能力,学会用英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老师们在科学课上,孩子们通过感知基本的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常识和技能。

  如:学习春夏秋冬,孩子们不只是学Spring、Summer等单词,而是跟随生动的课件,去感知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变化、湖泊里水的变化,按照其特征进行观察、分类、推理,为孩子初步了解世界,成为社会人打下基础。

  让孩子在课堂潜移默化地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学习模式,学会举一反三。

  孩子通过系统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习,会将日常课堂上所学的思维模式,运用到生活中,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所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