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岁生日这天,河南农业大学许了啥“愿望”,收到了哪些“大礼”?

  00:51大河网讯 (记者 刘高雅)在人类历史长河中,120年只是弹指一瞬,而翻开河南农业大学百年校史,你会惊叹,历史仿佛一记悠远的钟声,历经双甲子风雨磨砺,见证河南农大光辉变迁。

  7月6日,河南农业大学迎来120岁生日,当日,河南农业大学庆祝建校120周年暨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推进大会召开,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魏蒙关在现场表示,“今天,我们盛邀四海宾朋,相聚龙子湖畔,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扬帆再起航,聚力再出发。”

  书记的话铿锵有力、犹在耳边,既是为农大许下的“生日愿望”,也是为农大的发展绘出新蓝图。

  立下目标:农大要向一流农业大学进军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召开,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强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既是省委省政府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的重大举措,也是全省上下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

  在打造郑大、河大“双航母”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也将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确定为“双一流”创建工程。而早在2021年,农大的作物学、兽医学已入选河南“双一流”创建工程。在正式迈进“双一流”行列前,农大还有哪些“路”要走?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认为,作为河南“双一流”建设的第二梯队,农大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我们要以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高位谋划,顶层设计。”介晓磊表示,具体为,锚定到2025年,作物学、兽医学两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学校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农林高校前7位;到2035年,作物学、兽医学等学科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初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三步走战略。

  农大将实施“1458”专项行动,在学科建设上对标一流、拉高标杆,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坚持以一流课题、一流平台汇聚一流人才、一流团队,倾力建设“学科特区”,优化学科生态系统,努力多出一流创新成果,在新一轮“双一流”创建中重点突破、提质进位。

  “要发挥创新策源功能,牵头建好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重构重塑现有一百多个科研平台,着力打造高端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要坚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地融合。”介晓磊认为,还要主动参与“中原农谷”和国家农高区建设,在重点基础理论研究、“卡脖子”问题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努力把科研成果撒播到田间地头,把创新文章写在中原大地上。

  国家队“礼包”:中国农科院将助力农大创“一流”

  7月6日上午,在河南农业大学庆祝建校120周年暨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推进大会上,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代表双方签订协议,正式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共同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在作物学、兽医学、畜牧学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助力河南农业大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根据协议,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发挥在全国农业科研领域的领军作用和智库优势,全面参与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中国农业科学院将把河南农大纳入该院中原研究中心建设整体布局,设立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华中分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分部;助力学校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原农村信息港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水平提升,助推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和省部共建动物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等工作;支持学校与河南省农科院共同牵头的神农种业实验室,与郑州大学共同牵头的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建设。并在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顶层设计、凝练推荐、申报立项和一流成果形成等方面,双方将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育一流成果。

  双方将利用优势资源,在动植物基础与应用研究、种质资源创制与优良新品种培育、动物疫病防控与生物制品研制、植物病虫害发生与绿色防控、智慧农业和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农村可再生能源与循环农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更大的利好是,双方将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双主体协同育人作用,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双方导师以共建科研平台和共同承担的科研项目为载体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300名/年,共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未来,双方还将通过互派科教人员、国内访学以及柔性引进等形式,开展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定期学术交流及专业培训活动,建立青年学者间学术交流与合作机制。中国农科院将选派优秀高层次人才到河南农大任职,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校友助力:捐10亿支持母校争创一流

  “我们先从一流学科开始突破,师生齐心,定能将母校推向世界一流。”7月6日,河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农大1985级校友、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向母校捐赠10亿元人民币,并在现场发言。

  秦英林感恩母校的培养,让其有能力去报效祖国,“捐赠款将用于共建农大牧原畜牧产业联合研究院,用于提升养猪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推进猪肉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化、人工智能和产业互联网发展,助推河南农业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放眼世界看当下,差距仍大,吾辈须奋力。”秦英林表达了助力河南农业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心愿,对标世界排名第一的荷兰瓦格宁根农业大学,建校146年,早我们26年。以26年时间为奋斗期限,将河南农业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只争朝夕。

  “百年变局,中国崛起,将诞生多个世界一流大学。”在秦英林看来,作为农业大省,河南承载着中国粮食安全的责任,因此河南农大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教授力行:捐近亿元支持科研

  平生节俭质朴,住在几十年的旧楼里,每日骑着电动车往返于新旧校区,却能将亿万身家挥手全捐……近日,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这则消息刷屏了——《河南80岁“抠门”教授捐出8208万元后,又捐300万》,这位“抠门”教授不是旁人,正是河南农业大学八旬教授王泽霖。

  6月28日,在农大校庆即将到来之际,王泽霖再次将个人的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300万元捐给学校,用于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这是王泽霖教授继2020年年初将毕生科研成果转化费8208万元捐给学校之后的又一次捐赠。

  “我已经老了,但是科研事业一定得后继有人,这些钱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才有价值。”王泽霖表示。

  捐款支持科研背后,有何深远意义?记者了解到,科研对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全球,世界一流大学首先必须是研究型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可避免要以科研水平作为重要依托。

  而王泽霖教授在科研方面身体力行,他曾任河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所长,并在国内率先开展禽用高效浓缩多联疫苗的研制,建立了多联高效浓缩疫苗研发技术平台,筛选和培育了一系列适用于禽用联苗研发的优良毒株,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养禽业的疫苗免疫效力低下的难题,所创制的12个新兽药产品在国内16家著名生物制品企业规模化生产,成果转化率100%。

  学生接棒:将努力交出“双一流”创建优异答卷

  “7月6日,非常幸运见证了我校120年校庆这一幸福且自豪的时刻。”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黄笑告诉记者,这120年是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的120年,是建校先驱立下“一人衣食不足,皆为农科不尽职”铮铮誓言的践行历程。从农大校友秦英林身上,我们看到了育人桃李芬芳,弘农矢志奋斗。从王泽霖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从来无小我,心中唯家国”的大先生。

  漫漫征程,初心如磐。黄笑表示,作为一名农大的辅导员,他将身体力行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子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练就过硬本领,坚决扛牢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责任与使命。

  在河南农大2001级校友杨剑凌看来,农大人的捐赠意识由来已久,王泽霖教授的捐款是老一代人对农大创建双一流的支持,秦英林的捐赠则代表了青年一代对农大的情感,体现了“大爱”的传承,也体现了对河南教育的重视愈发凸显。尽管目前就职于河南省省直机关,但他始终关注着母校的动态,并对农大争创双一流充满信心。

  “10亿元的捐赠对母校争创双一流高校建设,无疑是一种助推。”河南农大2018级农机三班学生张森浩认为,在高校校友的捐赠历史上,能达到10亿元级别的捐赠不多见,饱含着秦英林学长对母校的爱,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对农大学子来说,也是一种激励与鞭策,牢记师恩、感恩母校,奋勇向前、不负前贤。

  纵观现状,展望未来,介晓磊表示,“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们将继往开来、接续奋斗,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努力交出一份‘双一流’创建的优异答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