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能源成绩单发布:创二代KO新势力,产业格局加速重构

  按照惯例,每个月第一天是造车新势力公布上一个月销量的日子,但2023年的第一天,和月销量一并出炉的还有2022年的成绩单。

  

  回顾2022年,新能源市场“百花齐放”,各大品牌争奇斗艳:传统车企分拆或独立的新品牌,如广汽埃安、长安深蓝、吉利极氪等“创二代”发起猛烈攻势;以蔚来、小鹏及理想为代表的新势力,则不断涌现出哪吒、零跑等后起之秀;而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赋能的问界,表现也让人眼前一亮。

  不管是哪一派造车势力,最终,销量仍是衡量实力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那么,2022,谁是车市“大赢家”?

  在12月30日开幕的广州车展上,哪吒汽车副总裁江峰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哪吒汽车有望锁定新势力年度销量冠军,成为首个年销量突破15万辆的新势力企业。他表示,从“第一个10万辆”到“第二个10万辆”,哪吒汽车仅用了8个多月。截至11月,哪吒2022年汽车累积交付144278辆,实现了连续29个月同比增长,累计拥有25万用户。

  

  2023年元旦,哪吒汽车发布最新销量,印证了江峰的说法。2022年累计销量152073辆,同比增长118%。截至2022年12月底,哪吒汽车总交付达到248050辆。

  在新势力阵营排名第二的是理想汽车,12月创下单月最高交付纪录,共交付新车21233辆,同比增长50.7%;2022全年共累计交付新车13324灾难片6辆,同比增长47.2%;截止12月31日,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达257334辆。

  全年销量榜单位列第三的是蔚来汽车,12月共交付新车达15815辆,同比增长50.8%,创历史新高;其中,蔚来ET7、蔚来ES7以及蔚来ET5共交付新车13127辆。至此,蔚来汽车2022年全年累计交付量达12.2万辆,同比增长34%。

  

  曾经“蔚小理”的排序,在2022年发生了较大变动,形成“哪理蔚”格局,哪吒汽车一跃销量榜首,小鹏退出第一阵营。数据显示,12月小鹏汽车交付量重新突破万辆,达11292辆,同比增长94%。至此,2022年小鹏汽车全年累计交付量超12万辆,同比增长23%。

  年交付突破10万辆的,还有零跑汽车。12月,零跑汽车共交付新车8493辆,同比增长8.79%;2022年累计交付量为111168辆,同比增长154%。

  尽管2022年,哪吒汽车和零跑汽车销量增长最突出,但两大品牌新的一年里,终究还得面对品牌向上的挑战。

  2022年,新能源战局中,既有“黑马”杀出,也有强者掉队。例如,往年都会积极公布销量的威马,这一次不见了踪影。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威马的不利消息逐一放出:先是安吉智行物流申请冻结威马价值7652万元的财产,再是因“侵害商业秘密”案,威马需赔偿吉利汽车700万元。11月下旬,沈晖干脆向全体员工发送内部信,主动通过降薪方式降低运营成本。

  回想那些曾经轰轰烈烈的造车新势力,多数已经消失在2022年的历史长河中。

  这一年,传统车企孵化而来的电动汽车品牌全面进入市场,进一步搅动了新能源的一池春水,也让大家领略到“大象转身”的威力。目前,部分业绩突出的“创二代"已经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接连公布了销量。

  广汽埃安官方发布的最新交付数据显示,12月份销量高达30007辆,同比增长107%,持续保持新能源市场销量第一梯队的位置。至此,广汽埃安2022年全年累计销量达27.1万辆,同比增长126%,创造销量增速新纪录。

  

  2022年,广汽埃安当之无愧成为车市的一匹“黑马”,即便在广州疫情最严峻的11月,埃安也实现销量约2.88万辆,同比增长91%。

  广汽集团对埃安的独立发展一直信心十足,产品定位清晰、目标用户明确,是其销量不断攀升的关键。也难怪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2022年春季发布会上,自信地喊出要将“蔚小理”改写成“埃小蔚”。

  2022年9月埃安全新品牌LOGO“AI神箭”发布,同时推出全新高端品牌Hyper昊铂。这也预示着埃安产品的全面转型。早期,埃安销量的积累主要依靠B端网约车市场,如今,埃安希望更多聚焦私人消费市场。今年车展上,昊铂第二款车型Hyper GT亮相,开启了品牌高端化、个性化的新篇章。

  

  月销量过万的还有吉利旗下的极氪。12月,极氪汽车单月销量11337辆,实现198.7%的同比增长,2022年全年总销量达到71941辆,成功“破7”。

  同样“破7”的还有华为深度赋能的AITO问界,12月销量达10143辆,2022全年销量76180辆。

  销量在努力攀升中的,还有东风汽车集团旗下岚图。根据岚图汽车公布的最新交付数据显示,12月岚图汽车共交付新车1729辆,环比增长14.7%。至此,2022年岚图汽车全年累计交付新车为19409辆。

  2023年,对新能源汽车来说,依旧是负重前行的一年,挑战与机遇同在。

  首先,挑战在于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的全面退出,也就是说,2023年购买纯电动车的用户将失去最高上万元的补贴。

  

  新年伊始,各大车企对此反应不一。如比亚迪已经宣布涨价,2023年起,相关车型官方指导价全线上调,涨幅2000元至6000元不等;也有车企选择独自消化这部分压力。1月1日,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2023年小鹏汽车各车型全国建议零售价仍保持与2022年底的综合补贴后价格一致。

  不过,“自掏腰包承担差价”最终会进一步影响单车利润及销售毛利率。对于刚刚经历组织架构调整、正处于低谷期的小鹏汽车,能否通过“以价格换市场”,在2023年打个翻身仗?值得期待。

  其次,2023年整体市场值得期待,新能源车的机会很大。根据2022年12月中汽协的预测,2023年汽车总销量为276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乘用车2380万辆,同比增长1.3%;商用车380万辆,同比增长15%;新能源汽车900万辆,同比增长35%。

  

  但诱人“蛋糕”也不是那么好抢的。“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在此次广州车展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提到,新一年,随着传统车企转型速度加快、跨国车企入局力度加大,产业格局将加速重构。

  他说,新能源车市场百花齐放,竞争将更加激烈,而淘汰赛也将加速上演,尤其是在第一轮热潮中处于弱势的新势力,将面临更加严酷的生存压力。

  

  2022年,各大新能源品牌主要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销量提上来。然而,新能源汽车依然存在“得市不得利、智能驾驶不赚钱”的局面。在电动化、智能化新生态的跑马圈地基本告一段落之后,接下来的重点是,新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和新商业模式的市场检验,要用基本的盈利能力确保可持续发展。而在这一点上,各大新势力真的准备好了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