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说明解读及应考策略

  用时不在多,用心则灵;

  做题不在多,有法则灵。

  题目数量:22—28个不等题目考查(具体看地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 解答题证明题、 探究题、操作题

  如何进行中考备考?:

  做一题→会一法→通一类

  中考命题趋势分析

  1. 从命题基本思想看变化

  命题的基本思想应该是:实现最大区分度的考试;考查学生应知必会的知识;以能力立意设计命题;考查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试题的命制要遵循《新课标》的理念,体现确立《新课标》的初衷: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2. 从命题呈现形式看变化

  学习性命题;实践性命题;探索性命题;操作性命题.

  【点评】本题从知识方面考查了学生对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用函数观点看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能力水平方面考查学生研究性学习与探究能力,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自学能力;考查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命题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较为核心的理念.正因为如此,实践性命题应运而生.

  (2)实践性命题分类

  先作图后应用;

  先作图后判断;

  先作图后探究等.

  【点评】本题从知识方面考查了学生对点的坐标、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图形变换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能力水平方面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图形变换的思想。

  (3)探究性命题

  在新课标中突出了对探究能力的要求,从探究的意义上讲,它含有过程性与对问题终结性的要求.各地的中考试题中这样的问题很多,大致分为:对实际问题的探究、问题结论的探究、解决方法的探究、对问题成立条件的探究等.

  【例题】已知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A(0,3),与x轴分别交于B(1,0)、C(5,0)两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为线段OA的一个三等分点, 求直线DC的解析式;

  (3)若一个动点P自OA的中点M出发,先到达x轴上的某点(设为点E),再到达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某点(设为点F),最后运动到点A,求使点P运动的总路径最短的点E、点F的坐标,并求出这个最短总路径的长.

  【点评】本题从知识方面考查了学生对点的坐标表示、等分点的定义、对称点坐标的确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解析式和抛物线解析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线段性质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能力水平方面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小马喝水或吃草)解决问题的能力。

  (4)操作性命题

  这一类命题是《新课标》实施以来出现的新题型,它体现了“做数学”的理念.问题呈现形式——用什么工具做;怎样做;结果情况分析等.

  【例题】

  如图,△ABC 的三条中线分别为AD、BE、CF.

  (1)在图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

  (2)若 △ABC 的面积为1,则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多少。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通过作图方可求解的操作性问题。要求我们在图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以△ABC 的三条中线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图形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根据图形特点和要求,可以选用平移变换求解。

  过点C作CG//AD,使CG=AD.连接FG,只要证明FG=BE即可。

  【点评】本题从知识方面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形中线、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三角形面积、面积公理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能力水平方面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图形变换的思想;考查学生应用图形的割补及面积公理求多边形的面积的能力。

  【本讲小节】

  同学们应掌握:

  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同时,关注中考试题的特点和变化。

  需掌握的数学思想:

  方程思想、

  转化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等。

  需掌握的数学方法有:

  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降次法、观察法、特值法、面积法、待定系数法等。

  需强化的数学能力有:

  基本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