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创新蓬勃发展,如何为东线经济赋能?行政区划是重点!

  北京近些年发展非常迅速,主要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人才高地,北京的产业主要是科技创新、金融和文化;京津冀概念提出后,北京发展越发迅速,天津是工业城市,受大环境影响,发展缓慢,河北一直都不算发达,这之后发展速度有所加快。

  总的来讲,京津冀中京津经济水平比较高,近年来北京的中心效应越发明显,而京津冀的目的显然是共同发展,因此如何利用北京来辐射周边,来进一步带动天津的工业成为了很大的难题。

  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北京

  原本来讲,华北地区就是京津的天下,近代初期天津作为港口城市先行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近代中后期,由于北京的政治地位及多重因素,北京一直是华北的老大,天津千年老二做得很稳。

  但初期的发展中,工业发展是重点,因此天津一度是可以和北京掰手腕的城市,之前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畅通,哪里有投资哪里就有工作机会哪里就有钱赚,天津因为直辖市和地理位置的原因一度受益;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节奏加快,政策向北京倾斜,高端产业大多选择北京,人才也开始向北京流动,天津发展速度降了下来。

  尤其近些年,北京可谓开挂了,尽管北京的营商环境不是一等的好,但北京的科技创新、金融等领域遥遥领先,甚至连经济大城上海和科技之城深圳都望而却步,放眼望去,软件方面北京独领风骚,各个城市难以望其项背。

  不仅如此,北京利用它国企总部经济和体制内研发单位笼络了大量的高端人才,使得每个行业都做得比较精致,有些产业不是特别公开,就市场化领域来讲,北京的成就主要还是软件方面。

  如何为东线经济赋能?行政划分是重点!

  北京的发展集中在市区内,郊区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出现了大城市病,也开始疏散人才,但产业不外溢怎么会有人才外溢,北京疏散的其实是低端人才。

  京津冀提出后,目的是区域内协同发展,因此,北京必须辐射周边,北京属于科技老大,科技的背后是工业的支撑,其实这本身也可以促进北京科技行业的发展,北京虽然面积很大,但很大一部分面积是不能利用的,而且北京不可能短期内把自己的土地都利用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周边布局工业,这一点可以借鉴上海的做法。

  北京的周边是河北和天津,相对来说,天津的工业水平比河北高了一个档次,放眼全国,工业水平比较高的无非江苏、珠三角、天津、东北和几个中部城市,所以天津的工业水平算是比较高的。

  那北京如何去辐射天津呢?

  北京和天津的人流线已经非常完备,京津城际建设已经十几年了,京滨城际也在建设中,这很利于北京的科技人员去天津考察指导,但随着节奏的加快,时间显得越发宝贵,这个还是不够的,因为大家都在竞争,京津对标的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显然时间成本太高。

  所以,要把这个产业线打出来,向北京的东南方向开进,中间必须要经过廊坊市区,这个也挺好的,然后进入天津武清再到北城到市区到滨城。

  这个线很长,而且线路上的北京区域没有北京的核心区,北京面积是上海的两倍,因此北京区的数量相对就少了很多,在初期发展中到不至于快速布局全部区划,可以慢慢来。

  但首先要把东南方向区划加密,也可以以园区的形式,毕竟现在城市生活区的建设太费劲,而且往往人气不旺,甚至成为鬼城,但园区或功能区就可以,而且可以达到目的。

  划分多个区后,政策上进行支持,因为每个区的领导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增加区的数量可以加快发展步伐,最终达到北京迅速为天津工业赋能的目的。

  所以,总的来说,京津冀的初期在京津,方向为北京科技赋能天津工业,理论上指导天津工业发展,天津工业实战经验进一步提高北京科技水平,操作上提高相关区域区划密度,不断复制成功经验,最终实现整个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