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镇海中学的学霸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2019-05-05 19:4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曾昊溟 见习记者 沈听雨

  近日,2018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评选结果公布,这是共青团中央授予团员的最高荣誉,而镇海中学高三学生姚昱臣榜上有名。他也是2018年度宁波市大学和中学中唯一入选的学生,浙江省三名入选中学生之一。

  此前,在由团中央有关部门、全国学联秘书处、中国青年报社共同举办的“寻访2018年度‘最美中学生’‘最美中职生’”活动中,姚昱臣就被授予“最美中学生”称号,浙江省共25名。

  “力不从心”却拿下世界第二

  姚昱臣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高一时,他就进入国家集训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获得清华大学青睐,目前已获清华保送资格。去年7月,他通过层层选拔,代表国家队出征,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29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中,与3名队友合作,拿下团体总分第一的佳绩。

  接受采访时,姚昱臣谦虚地表示:“国际赛和国内赛差异比较大,实验考试总共分四门,每一门都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就是题没法做完,只能尽力发挥。”然而,“力不从心”的他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当然,这其中的过程也相当艰辛。据悉,过去两年备战中,姚昱臣基本都没有休息,去年上半年整个学期只回过一次家。

  痴迷生物,动手能力极强

  其实,姚昱臣在蛟川书院念初中时,各门学科成绩都挺平均,对生物也没有特别感兴趣。但进入镇海中学后,老师袁有平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深深吸引了他。“袁老师上课讲得真好,我就选了生物兴趣小组。”姚昱臣说,他经常和小组成员黄月莹、许艺轩等同学探讨生物问题,也很乐意作为兴趣小组的“小老师”,分享自己生物探究、比赛的经验,同学们问他问题,都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姚昱臣对生物逐渐痴迷。有一段时间,学校兴趣班在准备植物学实验,一类实验是通过果实的结构来判断胎座的类型、心皮的数目等知识。为了把这些知识理解透彻,姚昱臣到超市把常见的水果都买来,把每样水果先从外观上仔细观察,然后对它们进行纵切和横切。

  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姚昱臣实验动手能力非常强。给他一个解剖镜,就能辨认出一朵小花是哪一科的植物;给他一只小蜜蜂,就能极为熟练地将它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取出来。

  不想做一个“书呆子”

  小学时,姚昱臣做作业速度很快,别人老觉得他没在学习,一有机会就在往外跑。到了初中,他还是不喜欢成天坐在书桌前,一有时间就找人聊天,一起散心。刚开始做竞赛生时,也经常看不到他的人影。不过,他的学习能力很强,自我把控能力强,能静心坐下来啃“大块头”的生物专业书。

  袁有平说:“小姚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强,大学本科四年的生物专业书,大致都能掌握。虽然好像没见他一直在背书,但他却比一般的同学掌握得快,资料整理得更好。”

  “生物竞赛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它既需要文科的记忆力与扎实勤奋的功底,又需要理科的理解力与创造思维。”姚昱臣说,在记忆与理解这两方面,最重要的是理解。一件事如果真的懂了,即使其中机理再复杂,也会慢慢记住,不需要死记硬背。但如果只是理解而不多思,也许可以取得较高的分数,但绝不会学习到真正的科学。

  他告诉记者:“我不喜欢做笔记,不喜欢刷题,不喜欢死记硬背,主要就是多看书,看懂就是记住了。我比较多的是画线,或者想起前面的知识点,想不太清楚,就会在书旁边再抄一遍,翻书时看到就再想一遍。”

  在竞赛经历中,姚昱臣获得很多启发。比如生物方面的专业知识,中国的学生可能非常擅长,但和国外的同龄学生相比,他们的气质会成熟不少,对世界的认识也丰富很多。“我不要做一个书呆子。”小姚如是说。

  不允许自己偏科,曾因测试不理想向老师道歉

  生物竞赛达到巅峰,是不是就可以允许自己其他科目差一些?这个“很忙”的竞赛生认为,平衡好其他学科同样很重要。

  在某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测试中,姚昱臣考得不太理想。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叶隆晓老师意外收到了他的一封信。信中,姚昱臣为自己因忙于竞赛而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向老师致歉。他自省,没能为其他同学树立好榜样。

  虽然早早就被清华大学锁定,但姚昱臣各方面依然十分努力。他希望,自己未来能从事脑神经科学或者肿瘤方面的研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