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优秀作文点评:《重拾“上课礼” 传承优良美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昨天,扬州大学迎来新学期第一堂课,课堂呈现出了最熟悉又陌生的“上课礼”。记者采访获悉,大学作为传播、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倡议师生从开学第一课开始重拾课堂礼仪,这一“新鲜”事引起师生热议。

  某报就此开展“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征文活动。请以读者的身份,使用尚理这一姓名给报社(统一称《复兴时报》)“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专栏编辑李明写一封信,就这一“新鲜”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畅谈亲身体会。

  要求:①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优秀作文点评】

  重拾“上课礼” 传承优良美德

  (旗帜鲜明,直说话题。)

  亲爱的李明编辑:

  您好!

  我是“上课礼”专栏的读者尚理,在了解到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后,我感触颇深。对于重拾“上课礼”这一做法,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提倡尊师重教,传承优良美德。

  最熟悉的陌生人,这是当代学子对于“上课礼”的看法,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上课礼”,这又是何其可悲!“上课礼”,顾名思义,是学生与老师在上课前进行的礼仪,不仅包含着师生之间厚重的感情,同时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简析“上课礼”承载的教育意义和文化意义。)

  在我们的童年记忆中,一堂课的开始便是学生主动起立向老师问好;而如今,很多中小学却以各种无关紧要的理由不履行“上课礼”,一些大中专院校甚至弃“上课礼”如敝履,认为那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所以,此时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不仅可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也真正让“大学作为传播、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这句话落到了实处。(依次举出当下中小学、大中专院校等上课礼的缺席、敷衍,反例批评负面现象;认同扬州大学复归初心的良好教学方式。)

  古语云:“不学礼,无以立。”注重礼节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上课礼”作为一个学子求学中的重要礼节而备受重视。宋濂曾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回忆到: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由此可见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由来已久。

  所以,重拾“上课礼”,不仅能提升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让他们珍惜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在潜移默化间使学生强化礼仪修养,提升自身素质。(引用名言和古代经典故事,从时间的纬度来证明“上课礼”的历史依据和时代内涵;并因果论证,关联词严密论述“上课礼”在师生情感交流、学习效率、礼仪修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看,“上课礼”被置之不理、被人轻视的原因源于人们认为它是形式主义,本质上来说是社会尊师重教观念的淡薄;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的做法恰逢其时,让本应正常而正确的事重新发生,可谓是意义深远。重拾“上课礼”,从更深层意义上来看,是想让学生们重拾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敬畏传统礼仪。从浅层意义上来讲,是对我们当前社会部分媒体热衷于报道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以增加流量来吸引人们眼球的辛辣批判,是对社会上贬师伤师等不良风气乃至家长殴师、学生弑师等恶性事件的有力回应。

  所以,重拾“上课礼”,传承优良美德,敬畏传统礼仪,这一行动不仅应该在课堂上发生,不仅只应在大学校园中出现,更应该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应该在社会中重现尊师重教的风尚。(追溯剖析淡薄礼仪的本质原因,并从深层、浅面两个角度来高度评价其深远意义,提倡尊师重教,切合主旨,逻辑关系水到渠成。)

  屈子曾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重拾“上课礼”,让“上课礼”不再是“新鲜”事,从而完成传承优良美德、敬畏传统礼仪的大业,任重而道远。孔子也曾说过:“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也就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这样他们就不会离经叛道了。(引用先贤的智慧语录,找到文化皈依的理论源头,增强习作的文化底蕴。)

  让我们携手重拾“上课礼”,让美好的童年回忆再现,让美好的心田更加富足!(排比句式、祈使语气,卒章显志,充满能量感和感染力;文章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在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进行严谨说理的同时,着重回答了“是什么”,主次分明。)

  此致

  敬礼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