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硕士王青松携学霸妻子归隐深山,十年花光350万,如今怎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诗词让很多人都羡慕归隐的生活,但是真正将这一切付诸实践的人并不多,北大硕士王青松就是其中之一。

  他曾携学霸妻子归隐深山,十年内花光了积蓄350万,如今,他们的生活变得怎么样了呢?

  

  1957年,王青松出生在河南,他的少年生活恰逢那个特殊的年代,但这一切并没有阻碍王青松展现出自己卓越的天赋,他从小就学习成绩特别好,是班里当之无愧的优等生。

  后来,他去了信阳机要局工作,在那里工作需要记很多的东西,这对王青松的同事来说都是很艰巨的任务,但是王青松很轻松,他很快就记住了这些东西。

  1979年,王青松的机会来了,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就轻松地考上了北大,当他的同学们都在为能不能考上大学,应该报考哪所大学而苦恼的时候,王青松想的却是:报考北大哪个系比较好找工作?

  最后,王青松选择了国政系,因为在机要局工作过,王青松很受同学尊敬。后来,他发现法律专业似乎在社会上更加吃香,于是他选择了跨考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以后,王青松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决定留在北大。

  就在这个时候,王青松发现了一个商机,当时是1985年,气功在全国都很流行,王青松干脆在校外来了一个机构,专门教授气功。

  王青松“北大学子”的名头吸引了很多人,一时间,气功班门庭若市,王青松不仅借此赚到了高达百万的巨款,还收获了甜甜的爱情。

  王青松对气功班学员张梅一见钟情,很快,两人就结为夫妻。一时间,王青松可谓春风得意。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不可能永远都是顺境,很快,两口子就遭遇了挫折。

  先是气功不再流行,王青松的气功班也很快办不下去了,王青松决定把重点再次转回到学术界研究上来。

  但是他两次考博士生,却两次都在面试环节折戟沉沙,王青松感到很挫败,他决定和妻子张梅一起归隐山林,体验另一种生活。

  原本,王青松大概只是打算换换心情,但不巧的是,妻子张梅的事业也遇到了瓶颈,她评职称搞得很不顺利,再加上他们隐居的小村庄距离工作的地方太远,张梅不耐烦跑来跑去,索性就辞职了。

  王青松也紧跟其后,辞了职,两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隐居生活。

  

  然而,隐居的生活却没有想象中美好。王青松夫妇花了20万包下了一片林场,但是,他们居住的地方还是有一些村民的,这些人对于这两个城里人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跑到大山里来受罪颇有微词。

  王青松夫妇不耐烦听这些话,于是毅然决然地向更深的深山走去。

  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林场太大了,并不是两个人能搞定的,王青松夫妇不得不雇人。

  但是经历了前面一系列挫折,他们已经对人际交往深恶痛绝,他们将一切外人都视作污染源,这些工人也不例外,他们甚至要工人倒给他们钱,因为工人们污染了神圣的隐居生活,这让工人愈发不满。

  

  2004年,张梅怀孕了,但是孩子的到来并没有动摇王青松夫妇隐居的决心,最终,王小宇是被恶补了接生知识的王青松带到这个世界的,好在母子平安。

  时间一天天过去,儿子也一天天长大,王青松夫妇渐渐觉得有些力不从心,王小宇也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无聊,虽然他有的时候戏称自己为“山之子”,但他却无时无刻不在憧憬着大山外面的世界。

  有的时候,他也会不解,为什么自己一生下来就要和高山和牛羊为伴。再加上王小宇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儿子,夫妇二人最终决定走出深山。

  

  王青松决定走出深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的经济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在深山隐居十年,他们花光了所有的350万积蓄。这个花费确实令人咋舌,很多人不禁奇怪,我们待在高物价的城市,也没有花这么多啊。

  王青松表示,大部分都是为了打理林场,雇佣工人的花费。

  王青松找到了自己在北大的老同学,同学将自己十年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这本书也成为了王青松重新建立社会关系的契机。

  

  目前,王青松在网上从事农产品售卖的相关行业,而王小宇则终于实现了走出大山的梦想,他见到了好多以前从未见到过的东西。独属于孩子的好奇让他兴奋到根本停不下来。

  然而,王青松却并没有就此彻底回归社会的打算,他表示,会给自己几年时间,等到自己准备好一切以后,还是会和妻子回到隐居的地方。

  至于儿子,王青松表示自己不会强行将他带走,如果他愿意留下就留下。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当中曾经有一句话,“不足为外人道也。”也许王青松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但是王青松本人确实从这种生活中感受到了快乐。

  “子非鱼,安知鱼知乐?”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无论这种方式是积极的,消极的,进取的,还是退隐的,他都不应当受到责备。

  也许隐居并不像陶渊明的诗作里描述得那样美好,但是隐居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心灵的宁静,我们大多数人未必有勇气和条件抛下一切,去过归隐山林的生活,所以很多人对王青松的批评,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嫉妒吧。

  毕竟,绝大部分人仍是社会人,能完全脱离这个社会的人,凤毛麟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