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竞争对手少了,这些考研院校专业不接受跨考!

  

  不喜欢自己的本科专业,想换一个更有发展前途的专业,高考被调剂了志愿...许多原因让每年的考研中,都有一批跨考大军。跨考本无错,但是如果你没有事前搞清楚自己要报考的学校专业是不是允许跨考,可就大错特错了。

  每年都有这样一些同学忽略了这一点,以至于几个月的复习打了水漂,匆匆更换学校。下面,文都网校考研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院校与专业的跨考要求,快来看看吧~

  一.会计专硕

  01 东北师范大学

  学校发布通知称,不招收同等学力、跨学科、非英语考生。

  另外东北师范还是比较良心的,详细解释了一下跨学科。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者不属于跨学科:

  1. 会计及相关专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等专业)

  2.不属于会计及相关专业,本科期间主修以下至少五门课程(根据本科成绩单认定):会计学,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会计,财务分析。

  02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在招生目录上进行备注,限招收经济学类(毕业专业代码以02开头)或工商管理类(毕业专业代码以1202开头)相关专业毕业考生。非全日制的,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在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指出,会计专硕只接收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三个本科专业考生。

  

  04 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发布通知,跨专业考生需有一定的财务、会计、审计、金融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或工作背景。但未明确界限。

  除此之外,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均对会计专硕跨考有限制。

  

  二.审计专业

  01 云南大学

  限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限招收经济学类(毕业专业代码以02开头)或工商管理类(毕业专业代码以1202开头)相关专业毕业考生。复试时需参加专业课笔试:会计专业知识。

  

  02 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校明确通知,考生本科所学专业必须为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以上不包含二学历或二学位。

  

  三.教育类专业

  教育类也是历年跨考扎堆的专业之一。大部分院校基本没有限制,但也有部分高校需要考生有相关学科或者相近专业的背景。

  这里以学科教学(语文)为例,盘点几所高校。

  01 北京师范大学

  北师大学科教学专业是非常有实力的,也相对应制定了规则,比如学科教学(语文)只录取本科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

  02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报考条件:全日制本科毕业;毕业专业为汉语言文学(中文)专业。

  

  03 杭州师范大学

  不接收同等学力且只招收汉语言文学、教育学专业的本科生。

  其他学科方向也是如此,甚至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会直接提出不接收跨专业考生。

  另外,教育学中的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这些专业,虽然跨考人多,但也有学校对此进行限制。

  

  四.计算机类专业

  01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对跨专业也有所限制。除理学、工学、医学专业外,其他专业需要加试。

  

  

  02 杭州师范大学

  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电子、通信、网络空间安全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人员方可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五.不接受跨考的专业

  一些特殊的专业是不接收跨考的,例如医学。医学也一直是热门专业,但对专业能力要求高,因此报考的同学必须要有医学专业背景。

  

  另外音乐、美术等艺术类专业,虽然不限制跨考,但每年跨考的人数极低。

  跨考不易,希望想要跨考的小伙伴们在选择院校专业前,一定要去查一下招生目录,看看有没有专业限制。

  虽然这些学校对跨考生不太友好,但是也向本专业报考的小伙伴传递了一个信息:你的竞争对手少了。

  跨专业考研会面临哪些问题

  1.参考资料不全面

  近些年,一些重点大学特别是名校取消了参考书目,初衷是不限制考生思路,提高考生的创新意识、拓宽考生的知识面,但实际上是为跨考生设置了障碍。许多本专业的考生由于熟悉导师、教材、教学模式,在备考过程中占尽优势,而跨专业的考生却如同大海捞针,没有目标、没有策略,像无头的苍蝇,备考全当碰运气。

  2.考上之后学习的困难

  不管是面对基本功扎实的同学们,还是面对有一定标准和要求的导师,还是面对也许让自己一时找不到坐标点的新求学生涯——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重拾自信,如何建立对新专业的“新感情”,如何规划以后的职业和人生,这都是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心力去克服的问题。

  3.导师信息获取困难

  导师的科研方向、近期研究成果无形中影响着出题的思路、评阅的标准。考生如果不研究导师重要科研著作、研究方向,那么极有可能事倍功半。在复习时即使自身有着勤学苦练的决心、扎实的基本功,但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对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导师没有足够的了解,仍难以提高考研的成功率。

  4.容易动摇

  由于跨考考生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很大,难免会产生急躁、不自信、孤独、甚至动摇心理,不少考生不能坚持到最后。比如有的同学在看到报考同一专业的同学复习很有效率,但自己状态不佳时往往心情抑郁、焦虑,进而怀疑自己,萌生退意。

  

  跨专业考研五大关键因素

  1.前期的信息获取

  对于一个跨考的人来说,公共课加专业课,四门课一门都不能少,而且每门课都要事先了解清楚。记住,你的计划一定是包含所有课程、包含所有复习考试阶段的一个实用、具体、精细当然也要有科学性的计划。看看经验帖、买好参考书、收集信息、联系学长学姐,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计划一点点丰满起来,这就是前期准备的主要工作了。

  当然信息获取也是全过程的工作,跨学校、跨专业都会增加收集信息的难度。有时候付出一些必要的成本还是值得的。做任何事情都是一项投资,比起理想的实现,这些代价都算不了什么。

  2.学习的时间

  很多同学面对跨专业时,不免会有抵触的心理,这都是正常的想法,但如果已经决定了在研究生阶段改变自己的专业,那么我更希望大家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付出在考研课程的学习上,而非一再犹豫,一再追问"跨专业考研难不难"、"考研失败怎么办"等这些除了打击自己的自信心之外,对考试成绩的提高不会有任何帮助的问题。

  3.考研与本科学业的冲突问题

  要什么时间开始学习专业课。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专业课要趁早,越早越好。我们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时间本来就已经比本专业的同学有一定的劣势了,这时,我们越早开始准备,就为考研的时间安排留出更多的余地,对考研进程的把控也能做到游刃有余。相反,如果专业课开始太晚,在复习过程中,很容易心神不宁,也对考研的信心有很大的影响。

  但早准备又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大多数考研党都是在校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业和生活。不跨专业的考研同学可以正常上课,学习专业知识。跨考的同学问题就来了,如何才能在考研与上课之间寻求平衡?

  一般来说,要解决大二下、大三、大四上的上课问题,而这又是整个大学期间专业课开始铺天盖地的阶段。有的考生觉得大三下开始复习绰绰有余,小编不建议其他跨考小伙伴效仿。也有考生直接放弃上课,全力准备考试,这也是有风险的,而且如果你课程成绩不好,导师也是会有想法的。因此,面对跨考与上课,建议以大三专业课为主,不急不躁,在有余力条件下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

  同时,大家如果真的下了决定,一定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考研上,这意味着娱乐和聚会在接下来的这半年的时间里,和你不再有关系。但等考研回头再看,大家都会觉得值得。

  4.学校与专业的选择

  跨专业的考生普遍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选择学校和专业。在这个问题上建议大家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能力、未来需要等方面以及考研学校的条件、学校所在地区的条件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的考虑。

  5.自己的能力能否匹配跨考的要求

  跨考比之普通的考研难度更大,因为你要面对一个全新的学科,没有基础没有人脉没有学习资料,所有的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获取。这不仅要求你有很高的信息搜集能力,还要有很好的学习能力以及意志力。

  四种跨专业考研模式难度解析

  一、本专业本校报考。这是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二、本专业跨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专业不错,但原单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个更好的招生单位去;二是原单位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选择其竞争相对缓和的报考单位。本专业跨校报考备考的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程设置和学术科研重点可能差很大;而且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较难以时获得。

  三、跨专业本校报考。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四、跨专业跨校报考。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很不满意,决心要开辟全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

  总之,考研专业选择一定要结合自身条件,要结合社会需求,还要结合专业发展趋势,通过这些信息的搜集整理比较,通过对自己兴趣能力的评估测试,选择一个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