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要有好记性:破解遗忘曲线,父母要教会孩子5步复习法

  关键词:学习困难症,自主学习,学习习惯,教育,家庭教育,亲子教育

  好习惯要有好记性

  行为科学管理法教育领域应用的创始人石田淳教授认为,很多孩子之所以厌学,大多是因为跟不上学校老师的教学进度,而跟不上课堂节奏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没有及时复习。

  为什么老师总是要求孩子们要及时复习课堂学过的知识点,整理错题,并定期复习巩固?

  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人类大脑忘记信息的规律。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通过实验证明,人类遗忘信息的速度并不是因人而异,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曲线。

  另一位日本脑科学家在《考试脑科学》中也形象地描绘出了这条遗忘曲线:人类大脑的信息记忆量,大约4个小时之后会剩下最初的一半,24小时候之后剩下30%,48小时之后就只剩下20%了。

  孩子学习的内容并不比那些随意抽选的信息难以记忆,虽然可以在记忆中多停留一段时间,但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遗忘。

  好记性从哪里来?

  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真正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无一例外都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好习惯当中便有一条是定期复习。

  研究显示,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为一个月,那么能否在这段时间内多次复习就决定了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

  所以,行为科学管理法的教育应用者石田淳教授建议,当天所学的知识和错题应该当天复习,之后也要反复练习(比如一天后、一周后、两周后),如此才能让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这就要求父母家长们,在孩子学习习惯养成初期,不应该只关注孩子学习的分数、名次等表象,而应该重点教会孩子巩固记忆的复习方法。

  那么,要对抗人类大脑记忆的遗忘曲线,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做好复习呢?

  如何教孩子科学复习?

  结合行为科学管理法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一线教学和家庭教育多年的实操经验,我们建议,父母们应该引导孩子学会以下5步,巩固记忆:

  1.想:闭着眼睛想,在大脑中过电影

  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点,课后回想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好方法。比如在毎天晚上临睡前,回想一下当天都学了什么内容。

  对于错题,也可以参照知识点的回想方法,比如盖住修正过的正确解题部分,然后回想一下正确的解题步骤。

  2.查:回想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

  在对当天所学知识点进行回想时,有些内容会非常清楚,有些会模糊不清。

  能清楚想起来的,说明复习达到了效果,用这样的方法间隔性操作个2-3遍,对知识点就几乎能做到牢记不忘了。

  而回想时模糊的、甚至完全想不起来的知识点,就是知识盲点、堵点,就需要从头再复习,如果是错题当然也就应该重新做一遍。

  3.看:看课本,看笔记,看错题本

  针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盲点、堵点,当然需要从头学习,这时候就需要重新看课本,看笔记,当然也包括错题本。

  在看的技巧上,还要注意要做到点面结合,既要看课程内容上的重点,也要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知识盲点和堵点。

  4.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

  每一次在看课本、笔记、错题本的时候,都一定要动笔,要在笔记中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轻松找到重点、难点,快速复习重点内容。

  5.说:复述

  对于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听明白不一定就是真的懂了,说明白才是真的懂。

  要复述知识点,在低年级的时候可以由父母用提问的方式引导,问一问孩子当天学了什么,让孩子说一说,或者让孩子出道题考考自己。

  在中高年级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养成每天复述当天学过的知识,每周末复述一周内学过的知识的习惯。这样坚持2-3个月,概括、领悟能力明显提高,表达能力也会増强。

  本节寄语:

  要想孩子学习好,就要养成好习惯,要想习惯能坚持,就要学会正确的复习知识点和错题,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学习越来越容易,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也更有动力。

  我是风起堂主人(在编教师14年、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10多年在编教师和家庭教育实操经验,多平台原创优质作者。专注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成长、内驱力、学习力的养成,帮助您不打不骂、不吼不叫地提升孩子自主、自信、自律的学习和成长内驱力,形成自驱型成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