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有17所高校庆祝建校120周年:有这么多的百年老校吗?

  有消息称,2022年将有17所高校庆祝建校120周年。校庆是一件喜事,在理论上可以凝聚校友力量,增强师生荣誉感,推进学校发展的作用,实际上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则要看具体效果。无论搞不搞活动,记住学校创建之日是必须的。只有知道从哪里来,才明白要到哪里去。高校不是横空出世,都有实实在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这些都是值得纪念的。

  有了创建之初的艰辛,发展过程的波折,前辈们的辛勤努力,才有高校繁荣的今天。作为后来的乘凉者,自然不能忘记当初的栽树者。从现在的名校看,基本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多则百年以上,少数几十年,企图一建就是名校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的,当然个别情况也是存在的,比如当年的哈军工。不过,一下子冒出来17所120岁的老校,确实让人有点不敢相信——我们有这么多的百年老校吗?下面具体看一看。

  

  从历史脉络看,我国建于1900年前后的高校并不多,即使最初从新式学堂起步的高校,留存下来的也是屈指可数。当然,这些高校将学堂创建之日作为校庆之日也是合情合理和合乎事实的,因为当时确确实实是一所学校。公认的百年老校包括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贵州大学、山西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现在基本都是名校和强校。

  计划在2022年庆祝建校120周年的高校,据说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还有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等,估计还有其它高校,有可能超过20所。

  国内有这么多的高校创建于1902年吗?现在已经没有知情者,只有由历史学家们去考证。据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师大、南京农大、南京工大、南京林大都认祖为“三江师范学堂”,而“三江师范学堂”确实创建于1902年。扬州大学认祖于通州师范学校。资料显示,1902年,张謇在江苏省通州直隶州创办了“民立通州师范学校”,被后人与南洋公学(1897年创办)附设的“师范院”、京师大学堂(1898年创办)附设的“师范斋”并称为中国师范教育肇始的三大源头。不过,扬州大学成立于1992年,由当时的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最近一些年,高校“以老为荣”,竞相追根溯源,一些高校的校庆日一改再改,似乎成了“说不清楚”或是说清楚了别人并不认可。一些高校明明是新中国之后成立的,却也被塑造成“百年老校”,其依据是从某所历史上的学校之下的某个学院、某个科系、某个专业、某个教研室或是教学组发展而来。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这到底是校庆呢,还是院庆、系庆、科庆、室庆、组庆?学校创建之日咋成为了一块橡皮泥,可以随意捏鼓?

  既然是校庆日,自然是学校诞生之日即成立之日。创建之初,无论规模多大,教室几间,学生几个,办学层次多低,期间即便“死而复生”,总归是以校相称,人们是“某某学校”或是“某某学堂”。如果当时只是某个学校里的一个学院、一个系科,终归不是一所学校,以此确定“校庆”自然与历史不符。即使现在,也不会有任何人将称某所大学之下的二级学院称为学校,更不用说某个科、某个专业、某个教学组。

  比如北京大学,说是成立于1898年说得过去。作为戊戌变法“新政”之一的京师大学堂,的确创办于1898年7月,后来停而复办,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并冠以“国立”二字。但是,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于1904年改为优级师范科,1908年5月更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才独立设校,后来几经变更,于1929年8月称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所以创建之日应该是独立成校的1908年5月,硬是说成1898年就有些说不过去,毕竟师范科不是一所学校。

  

  同样道理,庆祝“三江师范学堂”成立120年是没有问题的,但8所高校都说自己已经120岁则说不通。这正如儿子不能把父母的生日当成自己的生日一样,否则就乱了辈分。#高考择校#

  (三)高校应该尊重历史。

  历史不是虚无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高校应该尊重历史,而不能更改历史。从历史真实的角度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成立于新中国,而且都有明确的建校之日,白纸黑字,有案可查。在这种情况之下,否认白纸黑字记载的事实而去追根溯源,即便打扮成“百年老人”,也只能是自娱自乐了。比如在院系调整中创建的八大学院,是当时高校资源的重新组合,完全是一所新校,现在硬是说自己是“百年老校”,是真是假自有知情者,连历史考证都用不上。

  2000年左右进行了高校大合并,对于一些高校来说,合并之日实际上就是新校校庆之日,因为在此之前并没有这所学校,完全是一所新校(对于武大、川大、吉大、山大等少数高校而言是一种特殊情况,不在此论之列)。如果为了“扮老”,将合并前某些学校的校庆日当成合并之后的校庆日,既不尊重历史,也是“自搞分裂”,等于公开宣布合并之后的几所学校貌合神离,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在这方面,中南大学堪称典范。

  

  中南大学由原隶属卫生部的湖南医科大学、隶属铁道部的长沙铁道学院与直属教育部的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29日合并而成,2001年进入“985工程”系列,2017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组成中南大学的三所学校,资格最老的是原湖南医科大学,源于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如果按照一些高校追根溯源的办法,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工业大学可以溯源至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和路科,至今是119周年。

  中南大学的校庆日哪一天?中南大学章程明确规定:“学校校庆日是4月29日。”即表明中南大学成立于2000年4月29日。这个逻辑太清楚不过。原来的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湖南医科大学中的任何一所大学都不是中南大学的整体,三校之中的任何一校创建之日都不是中南大学的创建之日,在2000年4月29日之前根本就不存在中南大学,如果把校庆日定在2000年4月29日之前甚至百年之前,实际上是一个笑话。可惜的是,一些高校没有中南大学如此实事求是和明智,硬是要“扮老”。

  

  (四)实力才有说服力。

  纪念建校之日,亦说是校庆活动,正如前述,是为了凝聚力量,增强荣誉感,推进发展。如果校庆日与事实不符,这样的校庆活动只能与初衷相悖。在一些合并出来的高校里,每每举办校庆活动,就有一些校区和学院的师生说——那边的人在校庆,表明并不认可一些人确定的校庆日。如此这般的校庆,等于年年在提醒人们,自己原来是那所学校的,凝聚力从何而来?本来想提振一下精神,推动一下发展,结果适得其反。所以,在确定校庆日时还得慎之又慎,应该尊重所有构成部分的共同历史。

  校庆也是为了提升名气,但如果没有实力,只能自证平庸。有一次与人谈论中国的百年老校,当说到某所百年老校时,对方表现得不屑一顾,脱口而出:“没有实力,空活百年”。高校有无名气,并不在于建校多久,而在于有无硬实力。如果没有硬实力,建校历史越久越证明平庸,这并不值得骄傲。在原来的重点大学中,有的学校创建几年就是重点,一些创建于新中国之前却不是;后来实施“211工程”,同样有一些百年老校未能进入;现在是“双一流”建设阶段,更有一些百年老校还是“双非”,这是由实力决定的。

  

  “扮老”是缺乏自信的体现。一些高校把大把的时间、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扮老”之上,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校庆造势之上,是资源的错配,表明精力和心思用错了地方。如此这般,越是忙着“扮老”越是不能发展。现实当中,哪有年轻人将自己扮成老人的?一些高校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呢?实在看不明白。

  山西大学极具借鉴意义。这是一所百年老校,既未进入原来的全国重点大学之列,也未纳入“211工程”进行建设,后来又落榜于新时代的“双一流”建设。但是该校上下齐心协力,以脚踏实地的作风,不断追求卓越并取得明显成效。该校的地基引力波探测大科学装置项目投入建设,国家超算(太原)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大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西大学如果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并不是因为它是一所百年老校,而是因为具备了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等硬实力。还有几所“双非”的百年老校,并无山西大学这样的实力,估计还会落选于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网友们,校庆日不过是一个纪念罢了,没有必要花去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更不应在这方面空耗资源。高校把所有精力放在凝聚人心、凝练学科之上,不遗余力谋求发展才是正道。不知你们对此有何见解,欢迎留言讨论,供阅读者欣赏。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教育透镜”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合并出来的超级大学,校庆日到底是哪一天——中南大学堪称典范?

  两所大学争相“认祖”路矿学堂:到底出于何种考虑?

  4所“985”渊源一所历史高校,可是它却几乎无人知晓

  建校时间最早的大学:湖大?天大?北大?浙大?

  百年前的“六大高师”,全部发展演变成今天的985高校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