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新型冠状病毒湿疫的病机与治法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疫病。临床所见,感染疫病者多有兼湿,说明是湿疫。

  

  (一)起病早期症状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早期的主要特点如下:

  (1)多伴发热。虽然患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但大多身热不扬,多不伴恶寒,无壮热或烦热,也有部分病例不发热;

  (2)干咳,痰少,咽喉不利;

  (3)乏力、倦怠突出;

  (4)多伴消化道症状,食欲差,甚至出现一些恶心、大便溏泻等消化道症状;

  (5)口干,口苦,不欲饮;

  (6)舌质多暗或边尖稍红,80%的舌苔表现为厚腻。

  (二)寒湿疫的判断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的专家组通过对100余例发热门诊、急诊留观及住院病人的临床实地观察,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当属“寒湿疫”,是感受寒湿疫毒而发病,专家们查询资料发现,武汉自12月开始就常常阴雨绵绵,湿气非常重。

  仝小林院士分析,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由寒湿之疫邪引起,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所以在治法上,一定是针对寒和湿。具体来说,因为寒邪被湿邪所抑遏,治疗寒邪,要温散、透邪,用辛温解表之法。治疗湿邪,要芳香避秽化浊。

  三则,湿热疫的判断

  我分析,寒湿疫应该是其病机特征,因为感染疫毒的人普遍存在着阳虚体质。邪毒入体,阳虚体质者容易寒化,寒化即成寒湿证。但疫毒的性质可能属于湿热疫毒。我的观点如下:

  (1)源于武汉地区在疫情爆发这段时间雨湿偏盛;

  (2)邪气属性偏湿热秽浊;

  (3)侵袭人体后多遏伏于膜原,且初起症状常见湿热蕴伏膜原的证候;

  (4)以足太阴脾为病变中心。

  湿热疫为为感受湿热疫毒所致,疫邪自口鼻而入,初则在肺,湿热邪毒壅滞于肺,导致发烧,干咳,咽干咽痛;湿热邪毒亦会直达膜原,出现邪遏膜原的见证,表现为脘痞,便溏,苔白或黄或腻。若正气不足,则邪毒继续向里传变,则或滞塞胸膈,或热滞阳明,或劫灼真阴。不管如何,总离不开湿浊。

  正气为本,正气健旺则不容易发病,或发病也容易康复。而且,尤其以脾阳健旺为主。就此次武汉病毒性肺炎的信息来看,素禀正气亏虚,或年高体弱的人,容易感染病邪,且死亡率甚高。事实上,从发病患者的舌象来看,多数存在着脾阳素虚的体质,这应该是导致湿热疫感染的重要原因。

  四则,湿疫的判断

  且不论是寒湿疫还是湿热疫,至少,湿邪内滞是其中的重要病机。不少人感染疫毒后存在着数天至两个周的潜伏期,说明此病起病隐匿,很多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发热咳嗽等特异性症状,甚则更多表现为胃肠症状:腹胀,恶心,困乏无力,纳差不想吃饭,全身困重无力,这些症状,并无热象,是湿邪困脾所致,而且很多消化病都有,不具有特异性。

  病人的舌象亦可见或白,或腻,或黄,或厚,皆不离乎湿邪。热盛伤津则舌质红,甚至舌前少苔或无苔。

  五则,湿疫的病机分析

  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易伤阳气。疫病发作的根本原因是正虚,而且是中气不足。脾居于中焦,脾主运化。若脾阳健旺则运化有力,饮入的水湿被脾阳散精,而上归于肺,然后通调水道,下输于膀胱。若脾阳不足,健运失司,不能充分把饮入的水湿散精而归于肺,则水湿内滞,化为湿邪。

  湿邪之生,源于脾阳虚衰。而湿邪既生,又会进一步伤损脾阳。正如民国大医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中所说:“火在土下则生气,火在土上则生湿。火浮于上至于数日之久,土下无火,所以湿生。湿生而土更败也。”

  六则,湿疫的治法

  治疗湿疫,首在化湿。化湿当健脾。

  (1)若偏寒湿者,可考虑用人参败毒散。

  此方源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一个扶正匡邪,疏导经络,益气解表,散风祛湿的方子。

  为什么可用人参败毒散治疗寒湿疫?从中医来分析,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毒首伤中土,而土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十二经流注的源泉。何况素体中虚,脾阳不运,内伤水谷而酿湿。又兼外受疫毒,内外勾结,脾土越虚则越易染毒,而越是染毒,越伤脾土,导致内外俱急。

  当乘初感邪毒,正气未败,邪气未陷之时,尽力逐邪,使邪退而正安。用人参败毒散,正以人参为君,坐镇中州,为督战之帅;羌活走表,以散游邪;独活行里,以宣伏邪;柴胡、桔梗散热升清;枳壳、前胡消痰降气;川芎芳香以行血中之气;茯苓淡渗以利气中之湿;甘草协和各药,使归平衡;生姜辟秽祛邪,令其无滞。

  

  考虑到感染邪毒的病人兼有脾虚、表寒、湿盛、肺郁,且表现为少阳证等诸多,我在此方基础上略有增减。主要是合入小柴胡汤、二陈汤、四君子汤、平胃散诸方。因为是在人参败毒散的基础上化裁的,我称之为加减人参败毒散。

  明末大医喻嘉言即曾用人参败毒散治疗疫病。有记载:“嘉靖己末,五六七月间,江南淮北,在处患时行瘟热病,沿门阖境,传染相似,用本方倍人参,去前胡、独活,服者尽效,全无过失。万历戊子己丑年,时疫盛行,凡服本方发表者,无不全活。”喻嘉言去前胡和独活,考虑到病人多有肺失宣降的病机,我仍保留前胡,但去独活。

  (2)若偏湿热疫者,可考虑用三仁汤。

  之前我在数篇文章中重点分析了三仁汤,我认为三仁汤治疗湿热疫疗效最好。我临床观察,凡湿热内滞之人,不管是否有外感,都当先化湿热。若兼感冒疫毒,则化湿当与治疫兼顾。

  治疫诸方,今时有仝院士推出的武汉抗疫方,有中医药管理局推出的清肺排毒汤。若兼有湿热疫毒,我建议可考虑民国大医彭子益的三仁汤。

  彭子益自己分析其方:“方用薏苡仁健土燥湿,蒄仁半夏温运中气,杏仁降肺金,开敛结以降相火,湿病最伤津液,薏苡杏仁皆温润养中,不伤津液之品,中气运则相火降,相火降则中气运,肺金降相火更降。浮散于外使人发热的相火既已降入中土以下的水中,木气得根,能行疏泄作用,湿气自消。湿消热退,头自不痛,胸自不闷,土下火复,是以病愈。《温病条辨》方中,惟三仁汤最妙。杏仁开金气之结以收相火,功参造化之方也。

  治湿温不宜燥烈之品,原方厚朴删去为妥。加乌梅者,补木气以利尿,收相火以退热。既有甘草又加白糖,加白糖为乌梅之辅也。”

  

  这个用方思路比较高明,临床可以参考。

  小结:

  《温疫论》谓:“本气充满,邪不易人;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其意思是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人体正气强弱决定着是否感染疫毒,同时也决定着以及感染疫毒后能否顺利康复。从上文分析可知,若能健运脾阳,既有助于预防,又有助于疫病患者早日康复。(董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