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走失的高三女生找到了,已经不在人世,父亲称我都是为了你好

  在90后这一代,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贾占跟对学生寄予厚望的同时,还担心学生会受到什么伤害,轻了重了必须拿捏分寸。

  不过很多父母在成为父母的时候依然是个孩子,还有的父母只知道应该是对学生好,让她一会能成才,情急之下,教育方式就会跑偏,反而适得其反。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礼仪之邦,世世代代都很讲究规矩,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过于教条或者是条条框框,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尤其是现在应信息全球化,学生因为年轻,对于新的信息获取会更快,思维敏捷,会产生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如果家长这时候一味的打压,专治可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相信很多网友对于这件事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起初这件事被曝光的时候,说这名沈阳的高三女生失踪了,原因是因为和父母的言语不和,这个时候大家的心已经跟这揪了起来,当时父亲表示,就是周末会家的时候,说了她两句,父亲亲口说:这次说的话有点重了。

  

  然后这名女生这次争吵之后一句话也没说,就回房间了,第二天按时间去上学,过一会家长发现这名学生穿了校服却没背书包,就很奇怪,后来联系女生一直联系不上,父亲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急的在网上寻求大家的帮助,说:爸爸妈妈永远是爱你的,你看见消息就回来吧。

  

  但是我们最不期待的结果最终还是发生了,警察说,最后女孩消失在沈阳的蒲河大桥,家里人在河边找到了女孩,她年轻的生命永远的停留在了18岁,最美的年纪真是可惜。

  

  当父母站在她冰冷已经没有一丝血色的身体面前,哭的差点昏厥了,已经高三了,明年就高考了,就连路人听到这样的消息都会觉得惋惜。

  

  事情大体是这样的,这名女生叫小唐,是一名住校的高中生,上了高三之后就不爱说话了,成天拉个脸,即使是家长跟她搭话,她的态度也很冲;父亲在外打工,也不经常回家,一回家两个人都会因为学习成绩或者是各种原因争吵。

  

  这次还是,父亲回来之后两个人又发生争吵,但是比以往激烈,父亲的话也更难听,但是这次女生什么也没说,直接回屋了,第二天穿着校服,没背书包,没带厚的衣裳,没带手机就走了,父亲最开始以为小唐就是一时赌气,小孩子,一会自己就好了,后来一直联系不上才报警。

  

  最后找到了小唐,但是已经永远地离开了父母,父亲在伤心欲绝的同时,还说道“没想到她这么脆弱”,“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引起了网上的轩然大波。

  

  有的网友表示,“又是住校生,一般心理出问题的多半是住校生,学生遇见什么问题不能及时的跟家长沟通,长期下来就会抑郁”。

  

  “学生应该是得了自闭症或者是抑郁症,其实青春期学生跟家长发生争吵很正常,但是 这样想不开就是沟通问题了”。

  “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个父亲有点太强势了,自己都说自己说话重了,那在孩子的耳朵里得是多么难听,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

  

  “学生都已经离开了,父亲居然还没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把问题归咎在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若弱的问题上面”。

  “学生有点太想不开了,不负责任,即使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说话可能比较难听,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教育来源一共有三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就是给学生们引领与各大方向,但是不会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细致的教育,社会教育往往是经验积累,其实主要的就是家庭教育,那两种教育都是对于家庭教育的辅助。

  

  青春期学生心理情绪起伏会很大,家长面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沟通,沟通方式很重要,并不是让学生什么都一味地听从家长的意思,那跟机器有什么区别,重要的是引导和倾听,让学生自己做决定,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反而现在教育最忌讳的就是一句“为了你好”,一句为了你好,似乎所有的谩骂都变得合情合理了,而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变成了忤逆,其实只不过是家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学生身上,也难怪学生会逆反。

  

  其实孩子是第一次成为人子,有的父母也初为人 父母 ,都没有经验,在教育的路上,应该互相理解共同进步,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希望学生们遇见事情不要过于偏激,我国历史上成大事的哪个不是忍辱负重,孙膑,韩信,勾践等等,那自己那点小委屈算得了什么?努力考大学,将来自己真正独立了比啥不强?

  今日话题:你怎么会看待小唐和父亲对待这件事的方法?#知识红人季#

  希望笔者愚见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有用请收藏转给身边有需要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