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大庆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各直属学校:

  现将《大庆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合力推动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附件:大庆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大庆市教育局

  2022年5月30日

  附件

      大庆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黑龙江教育现代化2035》《黑龙江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我省重要讲话和对我市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突出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的时代主题,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主线,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补齐短板、优化结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大庆“三个城市”建设,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

  二、主要目标

  ——学前教育。到2025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52%以上。

  ——义务教育。到2025年,至少“1区1县”达优质均衡标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以上。

  ——普高教育。整合优化市区普高教育资源,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应对高考改革,科学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市高中毛入学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中职教育。到2025年, 现代职教体系更加完善、布局结构更加优化、产教融合更加深入、办学特色更加凸显。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教师队伍。培养十名教学专家、百名教学名师、千名教学骨干优秀教师群体,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新时代教师队伍。

  三、主要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深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构建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教育格局,围绕课程一体化、教研一体化、队伍培训一体化和机制一体化,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工作,挖掘践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实施中小学德育“红扣子”工程,发挥省级红色基因传承校示范带动作用,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等部署,着力推进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求,全面加强党对思政课程建设的领导,完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实施。加强劳动教育,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规范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贯通大、中、小、幼各学段,贯彻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坚持体验感悟、引导教育、技能学习等途径,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艺体赋能,以各类校园艺术体育活动引领学生锤炼坚强意志品质、形成良好审美情操,普及校园足球、冰雪运动,助推戏曲进校园,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依法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二)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

  1.调整优化扩大普惠性资源。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动学前教育由普及普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落实县区主体责任,大力发展公办园,做好公办园新建和改扩建工作。落实新建小区配套园建设管理办法,达到小区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完善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指导作用,探索乡(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推动农村学前教育提质增效。做好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工作,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更多举办普惠性幼儿园。

  2.完善普惠保障机制。落实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落实公办园年生均600元的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和普惠性民办园年生均200元的补助政策。建立健全政府、社会举办者、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合理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实行动态调整,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幼儿园分类管理和幼儿园教师配备,逐步补足配齐公办园教职工,落实“严禁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代课教师”的规定,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

  3.提高保育教育质量。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按照教育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要求,建立健全市、县(区)、幼儿园三级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完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作用。实施幼小科学衔接和安吉游戏推广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和小学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加强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坚持开展“小学化”治理,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采取以评促管、示范带动的办法,创建一批质量高、有特色的示范性幼儿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提高整体办园水平。

  (三)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提档升级,建立健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稳定的共建机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发挥农村义务教育联盟作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提高乡村学校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化建设,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学校、群体之间的差距,有力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确保肇州县2023年,龙凤区、大同区2024年达标迎检。

  2.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规范治理2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确保“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落实中小学减负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中小学“零起点”教学。全面落实公办民办“同权同责同招同管”,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统筹区域学位供给,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大校额”。进一步巩固“四零承诺”成果,认真做好中小学招生、分班、排座、评优选干工作,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严把学生报名关、学籍注册关,确保阳光招生和阳光分班全覆盖。合规有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加强课后服务工作规范指导,完善对服务方式、内容、时间和收费等事项的监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学生安全,让学生课后有人管、家长接送不再难。

  3.深化义务教育学段课程改革。全面规范课程实施,按照国家课程要求开齐开全课程,深研新修订出台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完善课程体系,严格教材选用,积极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加强培养目标、课程安排的系统设计,统筹幼、小、初、高的学科课程设置及实施,促进幼小科学衔接、小学初中课程内容有效衔接、初中高中学考评统一,推动各学段相互衔接、贯通培养,全面达到学业质量要求。

  4.深化义务教阶段课堂教学改革。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升落实课标能力。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基于真实情境、问题导向的探究式、综合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紧密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努力探索差异化教学的新方式,加强对学有余力学生的指导和对学有困难学生的帮扶,提升知识的消化率、转化率。强化初中实验教学,纳入教学管理规程,开足开齐实验课程,组织好基础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情境体验和亲身感悟,积极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5.提升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稳步发展民族教育,统筹民族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实现民族学校国家统编教材全覆盖,规范民族学校校本教材管理,提高民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开设实施部编版《中华民族大团结》专题课程,确保课时、师资双落实,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民族团结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巩固率,增强残疾儿童少年社会融入教育,加快发展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支持普通幼儿园接受残疾儿童,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确保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青少年都能接受适宜的职业教育。落实国家有关残疾学生的资助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提供资助。到2025年,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7%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青少年入学机会明显增加。

  (四)推进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1.重视全面发展。改进文化教育,强化实验操作,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强化体育锻炼,保证体育课程开齐、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充足,丰富运动项目和校园体育活动,培养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使学生掌握1-3项体育技能。加强美育工作,积极开展舞蹈、戏剧、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等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展览、演出、比赛等艺术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重视劳动教育,抓好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培训落实,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方法,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

  2.提升教育质量。坚定不移地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要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核心工作。努力发挥优势,释放活力,补齐短板,抓好过程管理。加强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搭建学科竞赛平台,提升强基计划竞争力。重视非毕业年级教育教学管理,抓好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和多维度质量分析,努力保持高考培养率大面积丰收,努力实现学优生大幅度提升。推进育人方式和评价改革,建立多维质量评价机制。

  3.优化布局结构。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研究撤并1-2所办学困难、生源较少的一般高中。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中职学校招生比例。建立公办民办一帮一机制,落实县域高中帮扶托管制度,提升全市高中整体办学水平,保持全省质量领先优势。健全县域普通高中发展保障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县域普通高中与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加大对新建校改建校的投入,提升标准化实验室、生均校舍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地面积等基础设施标准。

  4.突出特色办学。在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上,为不同办学水平的高中搭建发展平台。省级示范性高中,依托多年积淀的优势学科和文化底蕴,走学术型、科技型、国际型发展道路,丰富提升教育内涵,引领全市高中发展。一般高中,立足校情,走艺体型、综合型、升学预备与职业教育结合型发展道路,发展适合本校的学科特色、文化特色和育人特色。

  5.加强课程管理。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立体、全员实施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专项培训。推动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建设及实施中。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和选修课程开发,推动社团活动课程化、选修课程多元化。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

  6.强化队伍建设。统筹考虑行政、教研、校长、教师队伍的发展,加强骨干教师、名教师群体和校长后备梯队的建设,做好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优化补充。配齐普通高中学科教师。按照选课走班教学需要,动态调整、统筹使用教师编制。对紧缺专业和薄弱学科,给予政策,简化手续,吸引人才。加强在职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强化校长后备队伍培养,有效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和老化问题。

  7.推进高考改革。落实政府保障责任,促进办学条件、管理体制、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对各学校高考综合改革情况进行调研,对教师队伍、软硬件配备、课改模式等方面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开展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规划,提高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健全信息确认、公示投诉、申诉复议、记录审核等监督保障与诚信责任追究制度。抓好新课程培训,实施选课走班。

  8.发展国际教育。引导普通高中敞开大门办学,吸引国外留学生来大庆就读。积极支持国际教育项目,建设东北地区国际教育强市。探索开展互派留学生、长短期游学交换生以及互派教师短期语言培训等教育交流项目。

  (五)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

  1.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布局,根据区域分布特点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在保证“一县一所”基础上,撤并市区1-2所办学效益不高的中职学校,整体提升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水平,确保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标。引进1-2所高职院校,迁建大庆医专,支持大庆铁人学院特色发展。按照鼓励竞争、扶优扶强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相衔接的纵向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高职“3+2”对口贯通升学、分段培养的体制机制。

  2.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引导职业院校明晰办学定位,实施分类特色发展。按照“立足大庆区域,服务龙江发展”的思路,对标“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构建与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的专业体系。支持高职院校参与“双高”建设计划,推进中职学校“双优”建设,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探索推进普职融通试点,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继续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名师、在线开放精品课程等项目建设,启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专业教学资源库、虚拟实训项目等建设计划,促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3.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提高职教联盟服务发展能力,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构建稳定可持续的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构建市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支持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全过程,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开展现代农业、全域旅游、健康养老、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产教对话。抢抓国家培育1万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机遇,培育认定2-3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引教入企和引企入校相结合,重点建设1-2个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享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

  4.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鼓励中职学校面向全体市民开放职业教育资源,围绕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特殊人群等开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面向中小学校开放,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技能教育等。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努力扩大“1+X”专业证书参与范围,实现职业学校年培训人次逐年增加。明确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统筹全市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工作职能,健全社区教育学院的组织架构。依托社区教育学院向下延展,在居委会(村委会)设置社区教育学校,着力搭建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以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为抓手,加快我市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六)加强艺体教育工作

  1.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投入,多渠道、多层次筹措体卫艺经费,确保年增长率高于教育经费增长水平。城市中小学校体卫艺场地和器材配备要全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农村中小学要有90%以上学校达到国家规定的器材配备一类标准。

  2.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体育美育教师,认真抓好教研培训工作,全市中小学体卫艺教师达标率达到100%。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教学质量高,竞赛成绩突出,在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指导教师。深化体教融合,健全协同育人机制,鼓励学校与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推进教学、训练、竞赛“三位一体”深度融合。

  3.增强学生体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大幅提升,按国家和省要求,逐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考核,继续执行中考体育100分,分步骤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测试和上报,到2025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85%以上。

  4.强化以美育人功能。突出美育在“五育”中的重要地位,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外训练水平,以挖掘大庆地域特色民族文化为延伸,开展石油工业版画、芦苇画、马头琴、蒙古舞等特色课程,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艺术发展新格局。

  5.严格执行评估标准。认真执行《等三个文件》的规定,严格落实《中小学体卫艺国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要求,采取抽样评估、年度考核等办法加强监测,确保全市中小学生体质优良率达到40%以上。

  6打造足球试点区。大力实施足球发展战略,全面普及足球文化,发挥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辐射作用,力争实现龙凤区、让胡路区区域范围内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占比达到60%,逐步进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行列,为争取我市优秀足球特色学校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奠定基础。 

  (七)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能力

  1.完成教育城域网整体建设。各县区教育局及所属学校、市属各学校完成教育城域网整体建设,各县区至少自带1G互联网带宽流量并网。县区之间万兆互联,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按照国家要求和相关标准,统一做好教育城域网网络规划、运维、管理和场景应用。

  2.升级校园网络。推动校园局域网升级,保障校内外资源与应用的高速访问。到2025年年底,初步完成直属各学校综合布线、千兆到桌面工作。支持有条件的新建学校通过5G、千兆无线局域网等方式,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支持建设校园物联网,推动智能安防视频终端、环境感知装置等设备联网。

  3.构建网络安全体系。按照国家要求,按时推进校园及周边地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全面覆盖和一键报警设备配备等。监控资源接入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接入的原则,针对满足国标的单位监控系统,按照国标标准进行联网对接;加快数字视频监控点位建设改造,到2025年,高清数字视频监控建设逐步覆盖到全部班级教室,实现教育系统公共区域内监控无死角、全联网。

  4.推进智慧课堂建设。重点加强班级智慧黑板建设,将已经到报废年限的多媒体投影设备和展示型一体机等非智能化设备,更新改造为互动型、智慧型的一体化黑板。同时,在数字视频监控建设的基础上,升级改造班级常态化录播设备,并建立应用生态。

  5.加强“三个课堂”应用建设指导。突出专递课堂建设,助力薄弱地区与薄弱学校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名师课堂与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为优秀教师流动、网络教科研共同体、在线支教搭建技术框架,探究新模式,逐步形成生态的、闭环的综合解决方案。

  6.丰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形成交换共享。加快本地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供给。以“名师优课”为引领,以十百千名师课为样本,应用好国家中学智慧教育平台,加强本地优质资源建设,制定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交换共享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建设,通过遴选优秀课堂教学案例,举办PPT大赛、微课大赛,进一步丰富、汇集优秀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本地精品资源,探究教学软件应用、教学资源使用新模式,提升扩大教育云平台的本地资源专栏影响力,助力大庆师生提高学习工作效能。

  7.强化信息化服务保障。根据国家、省中高考改革内容要求,提前布局、统一规划、结合工作实际,做好微机室、语音室改建提升工作。做好理化生实验室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更新。为英语听说模考、实验考试做好教师教研、培训,学生训练、模拟,考场设定等先期预备工作。建设教育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决策指挥平台,开发数据决策分析等应用,为决策提供数字化、图形化、模型化等技术支撑。

  (八)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

  继续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到2025年,普通话在全市普及率达到98%以上。继续坚持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阵地。认真落实“童语同音”计划,开展幼儿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大力加强民族幼儿园普通话保教工作。民族中小学全面推行使用三科国家统编教材。完成中小学校(公办园)语言文字工作达标校建设。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传承弘扬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积极提升广大市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九)提升学校卫生健康工作水平

  1.建立学校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卫健、疾控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推进学校卫生工作。根据学生健康问题,建立教育、卫健、疾控、中小学卫生保健与劳动教育指导中心的工作联动机制和信息交流机制,共同加强学校疫情防控和学生卫生保健服务工作。

  2.优化学生健康体检服务。指导县区优化体检方案制定、计划编排、组织实施及协调等工作流程,建立健康档案,加强数据统计、分析、上报和档案管理,提高学生健康体检的便利性,提升学生健康体检的服务能力,保证学生健康体检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3.强化卫生防病健康教育。指导学校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师生、家长进行健康知识、疾病预防、应急救护等卫生防病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实现健康教育渗透至学校教学、校园文化、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加强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

  4.创新校医队伍管理。探索“医教结合”机制,建立教育、卫健等部门和学校、医疗机构的联合机制。从医疗机构向中小学校调配卫生专业人员,为学校提供专业卫生服务,加快中小学校卫生人员配备。定期开展中小学校卫生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加强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校医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卫生队伍素质。促进学校卫生工作开展。

  5.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认真梳理总结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重点、难点、关键点,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坚持“日报告”“零报告”,把师生员工和共同居住人风险旅居史排查管控和健康监测放在首位。严格落实“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确保频次、比例、组织有序。加强对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督查检查力度,活化督导形式,切实增强风险意识,提升疫情防控能力。

  (十)建设新时代“四有”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重要论述为重点,强化“四史”和新时代师德规范学习,引导教师将“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等重要论述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格落实新入职教师准入查询制度,把好入口关。加强“双承诺”“双追责”,以制度红线筑牢师德师风底线。

  2.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落实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和“国培”“省培”计划,分类推进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中职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五年一个轮回培训机制,完善市县校三级联动培训机制,采取市县校三级联动模式,坚持分层培训、互补培训原则,通过模块培训,保证每年培训校长、教师2万人次以上。转变培训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改进培训内容,强化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按学科、分学段实施精准培训、按需培训。加强对农村学校、偏远地区薄弱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和蒙古族“双语”教师培养。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实施研培工作“战线协同”战略,发挥名校优势,推动区域间、城乡间教师交流培训。进一步加大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力度,每年选树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积极宣传,发挥典型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新的起点再上高度。实施好中小学教师“十百千”工程、校长“双百工程”,提高教师和校长队伍整体水平。

  3.加大教师补充力度。结合实际,多渠道补充教师队伍,优化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完善队伍补充常态化机制,畅通教师队伍补充渠道,通过采取人才引进、公开招考、特岗计划等多种方式,补充教师队伍,保证教师有序补充,进一步缓解结构性矛盾,力争2025年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75%。结合当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教师交流比例,原则上交流教师的比例应达到交流对象的7%左右。

  4.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加大投入保障,探索建立教师绩效性激励奖励机制,优劳优酬,稳定队伍,留住人才。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乡镇工作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依法保障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四、重大改革

  (一)推动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落实省教育厅相关要求,督导县区积极协调编制、人社等相关部门,推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优化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县区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指导学校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形成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指导中职学校结合实际,完善中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双师型”教师要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加快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

  (二)实施教育督导改革

  按照“政府统筹、强化职能、多元参与、权威高效”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依法依规和统筹协调,坚持问题导向和突出改革重点,深度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每年对县(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评价。加强督学队伍建设,完善问责机制。按照督政、督学、评估监测的职能配齐配强教育督导专兼职督学队伍。按期开展各级督学和特约教育督导员聘任与调整工作。健全督学聘任和管理办法,建立督学补助、奖惩与退出机制。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健全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问责等机制,全面落实《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切实落实教育督导工作经费和条件保障,将教育督导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初步建成教育督导信息化平台,逐步形成智能化教育督导体系。

  (三)推进中考体育改革

  按照《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适合我市实际需要的考试实施方案。从2025年开始,将足球运球、篮球运球、排球垫球、滑冰等项目列入中考体育考试内容。同时,借鉴艺术特长生平行志愿录取系统的成功经验,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综合研判和科学论证,实现中考体育类特长生平行志愿录取工作平稳有序。

  (四)推动教育评价改革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责任,将教育评价改革列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要任务和常态工作,完善对县区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健全教育生态考核评价机制。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育人选人用人观,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改革人才评价机制,促进人岗相适,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推进学校评价改革,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把师德师风摆在考核首位,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深化学生评价改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完善德育评价,改进体育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教育评价科学化、专业化建设,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逐步形成富有时代内涵、彰显大庆标准、体现大庆特色的现代教育评价体系。

  五、重点工程

  (一)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通过科学布局,调整办园结构,逐年新建、改扩建一批符合标准的公办园,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分批次推动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质达标。组织开展幼小科学衔接和安吉游戏推广项目两项课程改革实验,成立项目实验推进工作专班和专家指导组,经常性深入基层开展巡回指导。落实省幼儿园分类管理办法,加强幼儿园分类管理。落实省家园共育指导意见,指导家庭、幼儿园科学开展家园共育。加强教研指导,完善学前教育动态监管机制,促进幼儿园办园质量整体提升。

  (二)实施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工程

  开展以校为本的全员培训,每位教师每年校本培训不少于24学分。支持教师制定自主研修、自主发展年度规划,以学习型个人建设推动教师专业成长。鼓励学校积极开展自主选学模式探索,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行动策略和推进制度。开展教师能力素质考核,推动学校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办法,侧重专业发展、教育质量、教学实绩,防止“五唯”倾向。开展省市县三级竞赛,五年全市在职教师参赛率达100%。

  六、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巩固拓展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四史”教育。

  2.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做好正面宣传,提升舆论宣传质量,加强舆情风险管控,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凝聚正能量。深化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积极组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3.选树学校党建品牌。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紧紧围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以中小学校“五彩党建项目”为依托,探索“党建+”工作模式,开展“一学校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 党建品牌创建工程,推动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教学质量提升、教育评价改革等工作深度融合,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

  4.加强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强化党建带团建带队建机制,推进从严治团。加强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推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改革向纵深发展。将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中小学党建考核中作为单列内容,分值不少于10%。教育引领广大青少年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5.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突出“重品德、重担当、重实绩、重公认”,围绕教育发展需要配强班子选好干部,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规范中层干部备案管理。严明选人纪律,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建立选人用人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加强干部培训,提升干部业务素质和专业化能力。举办好全市教育系统优秀年轻教师战略培训班,加大统筹力度,积极推进干部交流,优化干部成长路径。

  (二)优化教育经费投入

  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公共教育投入向农村贫困地区以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倾斜。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出资、捐资办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完善动态绩效评价机制,提升教育部门和学校整体绩效水平。完善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和教育内部审计制度。

  (三)完善教育治理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深化简政放权,实现教育治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完善地方教育法规和制度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优化公共服务,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教育领域多元纠纷处理机制。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大力推进学校依章程自主办学,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和规章制度。提高依法治校水平,把依法治理效能作为考核校领导的重要指标,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教育督导评估

  完成县级以上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的设置,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运行机制。强化和规范教育督导报告制度、反馈制度、整改制度、复查制度,激励制度、约谈制度、通报制度和问责制度等的综合运用。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监测体系,重点推进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教育评价改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专项和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专项任务的评估指导。

  (五)加强校园安防体系建设

  着力加强“三防”建设,提升校园安防能力。在人防上,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安全管理干部和专职保安人员,并搞好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的能力素质;学校要对校园外聘人员进行政审备案,定期开展安全培训,特殊岗位要持证上岗。在物防上,加固校门和围墙,中小学校(幼儿园)实行封闭式管理;建设标准的校园警务室,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械,建设校门防撞设施,把好学校的第一道防线。在技防上,实现学校重点要害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安装一键式报警器并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网,提高快速应对紧急事件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