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孩子“开学综合征”?专家:允许暂时不适应 给其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假期里的放松让孩子们兴奋的情绪难以平复,加之今年寒假没有进行期末考试且时间也长,这无疑对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家长应该如何帮孩子收好心一起迈进新学年呢?对此,记者采访了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少儿心理科副主任张海艳,为家长支招。

  近期咨询孩子“开学综合征”的家长络绎不绝

  7日上午,送孩子上学后李女士便来到张海艳的门诊。“张医生,一开学我就发愁,您说我该如何给孩子收心?”李女士满面愁容地说,她正在上4年级的儿子浩浩性格活泼好动,经常因不守规矩,让老师家长颇为头疼。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李女士好不容易给孩子建立了规矩,结果春节刚过,所有规矩就抛至九霄云外,开学后晚睡晚起,写作业拖沓、贪玩,让李女士非常焦虑。

  “从开学前一星期至今,门诊上前来咨询的家长络绎不绝。基本上都是反映开学后孩子出现情绪不稳定、失眠、焦虑等情况。”张海艳表示,学生尤其初中生,出现焦虑、厌学、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尤为突出。据相关统计,在开学前后的2周时间,约有80%的学生会出现心理波动、心理担忧,严重的会引发“开学综合征”。“受疫情影响,孩子在家里上网课,今年春节放假早,假期时间长,且放假前没有进行期末考试,再加上欢乐的春节、寒假刚刚结束,玩了一个假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厌学情绪,不想上学、不想写作业,早上不愿起床等,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呼吸困难、吃不下饭、睡不着等等问题。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及时疏导孩子不良情绪。”张海艳说道。

  家长不要操之过急,陪孩子一起慢慢调整

  张海艳表示,“开学综合征”有多种表现形式,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不论孩子还是大人,一下子“收心”都会比较困难,家长应该允许孩子暂时的不适应,不要操之过急,大吼大叫发脾气,可陪伴孩子一起慢慢调整步入正轨。家长可以在开学前一个星期,让孩子执行上学期间的作息制度,按照平时上学的时间起床、睡觉、学习和运动,给孩子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如果缺少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开学之初,孩子的精神很容易不集中,甚至会出现困倦、散漫等现象。尤其对孩子而言,由于放假期间比较自由,加上春节的热闹气氛,很多孩子便会对重新上学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这时候,直接跟孩子说要收心了,孩子心里肯定是极不情愿的。这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面对面沟通,和孩子讨论学校里的人和事,激发起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兴趣,在潜意识里对新学期有所期待。

  应对“开学综合征”要做好这四点

  那么,开学后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开学综合征”呢?

  一、调整生物钟。开学后,会引起孩子强烈地不适应,尽快引导孩子起床、睡觉、学习、运动,有规律地作息,这样会更快地帮助孩子进入上学的作息状态。

  二、做好时间管理,尤其是放学回家后的时间安排。建议家长跟孩子一同制定“学习计划表”,可细化到做作业时长,休息时长等。让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做好情绪管理。首先家长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与孩子沟通,避免将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父母的焦虑会让孩子压力更大,致使其在面对学习时更紧张、焦虑,甚至是厌学。

  四、做好饮食调整。春节期间不少孩子打破了三餐的饮食规律,饮料零食不断,开学后孩子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要充分补给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少吃油炸食品。

  开学后如何摆脱电子产品依赖?

  应与孩子共同约定使用时间和规则

  寒假加上春节,一些学生在开始沉迷于电子产品,尚未调整好学习状态。那么,学生和家长该怎么调整呢?“首先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不要恐惧,要做的是,以身作则,从慢慢减少使用的频率到后来不再依赖。”西安交大二附院心理科主任王亚萍说道。

  开学后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要一回到家就抱着手机,家长可以看书、做家务、做运动等等,给孩子作出健康良好的示范。其次,要有效管理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可以和孩子约定好使用电子产品的次数和时间,所有人都要遵守这样的约定。如每天或每周半小时,并在孩子守信时适当给予表扬,直到孩子慢慢形成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还可以培养孩子守信的品质和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

  用其他更有意义的活动,取代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比如,一起阅读绘本,参加户外运动、自然观察、搭建积木,邀请好朋友到家一起游戏……孩子们其实更喜欢和家长、小伙伴互动的时光。王亚萍建议家长,当孩子触到你的“逆鳞”时,不要与孩子硬碰硬,待情绪缓解后,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将心比心,才能更好地跟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黎娜 责编 闫含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