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勇:发展绿色可循环经济,成为物料处理领域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成套系统服务商

  随着“白色污染”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发展绿色可循环经济逐渐成为全球共识。严格遵循以减量化、可循环、可回收、易回收、可降解为指导,开发和推广符合性能标准、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塑料制品和替代产品的塑料污染治理原则,成为物料处理领域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成套系统服务商,是我一直以来的使命与追求。

  ——曾勇

  可降解塑料是指一类其制品的各项性能可满足使用要求, 在保存期内性能不变, 而使用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能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物质的塑料。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知识产权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发展绿色低碳产品。其中提到,加强可降解塑料、生物基材料等高品质绿色低碳材料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全氧富氧燃烧、膜分离、直接空气碳捕捉技术,扩大低碳、零碳产品供给等。这预示着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而共混改性行业专家曾勇就与“可降解塑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06—2010年间,曾勇在四川大学攻读化学工程及工艺专业,掌握了化工过程设计和计算、粉体输送设计和计算(机械输送、气力输送、水力输送)、固体料仓设计和计算、粉体加工设备开发和设计等专业技能,并参加“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比赛,荣获西部赛区一等奖。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百年川大不仅教授了曾勇以技能,更加培养了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和“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精神,为曾勇在可降解塑料领域的深耕和追求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0年,曾勇正式成为一名化工工艺工程师,负责2套中型焚烧炉系统的工艺设计,并牵头完成了一个重要项目的系统调试和开车任务。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曾勇先后在广州创特技术有限公司任职项目经理及销售总监,期间他逐步展现出领导才能,多次带领团队攻关克难,取得了良好成果,并收获业内企业和专家的不断称赞。作为销售部门的“领头羊”,他带领团队完成了1.1亿的最高销售总额记录,其中包含他个人独立完成的3000万销售记录。此外,曾勇还成功打通了食品行业的发展渠道,取得了包括雀巢、箭牌和乐斯福等知名外资企业的订单。

  在数年的积累后,曾勇于2016年创立广州科里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里时”),并任职总经理。科里时面向多种可降解塑料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工程设计、专用设备和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行业多项创新技术及产品于行业的落地应用。在曾勇的带领下,公司不仅开发并成功应用气力输送技术14种,利用正压或负压、稀相或密相输送种类广泛的各种固体物料,而且针对可降解材料独特的输送需求,成功将DensePLUGTM密相输送技术应用于PBAT聚合装置成品输送并取得理想的输送效果。

  可降解材料成品输送一般采用密闭的气力输送。密闭的输送系统可以有效杜绝外界杂质进入系统内部造成污染,采用除湿后的低露点空气作为输送介质则可以避免干燥后的切片二次吸湿导致水分含量升高。 根据可降解材料本身的物性特点以及产品要求,可以根据需要选用稀相气力输送或密相气力输送。稀相气力输送切片在管道内呈悬浮状态,输送速度快,容易产生粉尘,对于低熔点材料容易造成“拉丝”。密相气力输送切片在管道内呈间断的“栓流”状移动,输送过程产生粉尘少,不会造成“拉丝”现象。

  为了使包装前成品切片粉尘含量降低到控制要求,需要对切片实施除粉。采用的除粉设备包含在输送末端利用对流空气剥离粉尘的淘析器以及在包装仓底部包装机之前安装专用除粉器。专用除粉器由于在对流气流剥离粉尘之前消除切片表面静电,没有了静电吸附效应,进而切片除粉更加彻底。

  6年间,曾勇带领科里时向客户成功交付超100余套粉体工程项目,并在共混改性行业成为第一家拥有整厂规划设计和装备集成的国内公司,被世界排名第一的德国塑料机械制造商Krauss Maffei纳入整机配套名录。在曾勇的运筹帷幄之下,科里时在市场之中保持“势如破竹”的发展态势。科里时不但于2018年成功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更在2021年累计完成销售额超1亿元,业绩复合增长率超过30%。科里时向杜邦、奥升德、科莱恩等多家跨国知名企业提供工艺装备和技术输出服务,并由曾勇先后在2017年和2019年两次亲自前往金霸王美国工厂调试装备和提供技术培训服务。

  此外,在曾勇的带领之下,科里时成功研制并申请获得了“批次物料计量装置”、“粉料无尘投料装置”、“集装箱散料装车系统”、“一种用于改性塑料行业的智能取料系统”等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授权,以及各类证书。依靠这些行业领先的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科里时迈入了转型升级的崭新道路,不断开辟出新的市场盈利空间,创造新的行业合作渠道。

  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业内又称新“限塑令”),以2020年底、2022年底和2025年为三大关键时间节点,对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及快递塑料包装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有序禁止、限制,对替代产品进行积极推广。

  此项规定的出台,明确了“限塑禁塑”的具体时间表,对聚乳酸制品在国内的应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20年,仅快递、外卖、地膜和塑料这四个受政策影响的应用领域塑料用量就达到1120.4万吨,而可降解塑料的渗透率不到1%,因此,限塑令给生物可降解材料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禁塑政策的推动下,国海证券预计到2025年,国内可降解塑料的市场总需求可达到415.23万吨,是2018年需求量的9.23倍,以单价2万元/吨计算,市场空间为830亿元。

  在这项规定出台后,曾勇于2021年1月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较早地带领研发团队开始针对可降解材料研发新型的干燥技术和设备。该新型干燥技术更多考虑到可降解材料的特点,相较于传统技术,产品无论在外观、水分含量,还是在均一性等质量指标上都有明显提升,而且由于同成品风送系统的集成性更好,在节省投资的同时还降低了能耗。目前该项技术也在国内多家企业的新建可降解材料装置上得以成功应用。

  曾勇表示,作为一名技术研发人员,他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应用为先,持续带领团队进行相关应用技术研究,不断创新与应用,继续在物料处理领域深耕,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进入市场,释放创新来带来的巨大能量,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现阶段,曾勇和他在可降解塑料行业领域的发展蓝图仍在不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