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考研:复试中个人规划类题目这样答效果更好

  考研初试是考研路上的敲门砖,最终能否成功上岸还是要看初试和复试的综合成绩。那么,在复试面试中,有哪些问题经常会被问到?今天,文都小编就来跟大家谈谈,在回答诸如“如果我们录取你,未来有什么规划?”这类题目时,怎样回答才更能抓住考官们的心?

  

  一、题目分析

  这是典型的生涯规划类问题,这个问题的作答最忌讳长篇大论,不切实际。

  正确的思路是先从眼前入手,只谈研究生阶段的规划,不要把眼光放到更长远的择业和就业。接下来可以按照时间维度划分,阐述研一至研三期间先准备做什么后准备做什么,也可以按照学习、生活、实习、科研等几个方面去划分,分别阐述研究生生活各个方面想要达成的目标,注意谈及目标时需要强调自己如何达成目标,必需结合自己的个人条件,不能定下过高的目标,否则会给主考官一种“夸夸其谈”的感受。最后还需要有侧重点,如学硕就主要阐述科研目标,专硕还要多去阐述实践目标。

  二、回答参考

  如果我被录取,为了能够适应研究生生活,我会提前询问自己的导师是否要在假期期间做一些科研准备,尽可能主动承接能力范围内科研任务,提前适应研究生活的节奏,

  如果没有类似的任务,我想我会合理利用假期的时间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我打算自学XX软件,阅读APA论文格式标准,此外还会根据未来课题组的要求去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

  进入研一,除了系统的学习专业课知识、精进自身的英文水平外,我还要进一步了解课题组的科研概况,主动向导师和师兄师姐请教,积极融入课题组的科研环境中,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把握课题组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导向。

  进入研二,有了先前的经验,我也将更深入的投入到科研中,学习更加精细化的研究方法,并酝酿自己未来的科研课题,思考自己的毕业设计,积极和导师讨论课题的可行性,保证从研二下学期开始就着手准备毕业设计,至少完成其综述部分。

  研三期间,在努力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争取将其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并围绕着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争取孕育出新的课题思路,不在科研道路上止步。同时我也会把未来的科研规划和导师详细沟通,为申请博士继续深造做准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