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中考,平衡教育资源,依然未找到出路

  近几年关于教育的改革应该没有人不在关注,我记得我还在学校的时候就开始说减负,那得是15年前的事情了,然而事实是后来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至于其原因我在前一篇关于资本的文章里也说到过,无非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来自资本市场的刻意诱导,以及来自竞争的压力,都切切实实让教育走进了一条歪路,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而关于目前一系列的改革,有欣喜的,也有担忧的。欣喜于终于被控制了,也一定能被控制住(就像房价一样);担忧于会控制成什么样。

  这样的情绪相信大家都是一样的,有人会说只要高考还在,竞争就还在,“起跑线”也就还在。但其实所有的这些,都可以改,怎么改,就是这篇文章我要说的主题。

  关于教育改革的前车之鉴!

  而这辆前车,就是韩国!

  朝鲜战争之后,韩国经历了很漫长的重建事件,其中就有教育的重建。

  停战第二年韩国推出“初等六年免费义务教育”计划,投入的经费从1954年占总支出的4.2%一直增长到14.9%。收效也相当明显,五年后入学率达到95.4%。

  上学的人多了,有文化的人就多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知识原来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啊!”

  于是大家都开始拼命读书,也于是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压力就越来越大,今年考不上那就明年再考。结果就催生了各种复读班、教育培训机构等。

  是不是发现跟我们现在的情形一摸一样。一样的疯狂,也必然一样的开启了改革之路。

  当时韩国首尔仅大峙洞就有数百所私立补习班,家长们也拼了命的给孩子报班。当时的问卷显示43.1%的初高中生表示学习压力太大,4.7%的孩子甚至有过自残。(回想一下这几年发生过的事件,是不是细思极恐)

  教育费用在家庭开支的占比越来越大,成了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时韩国的领导人,朴正熙,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教育改革之路正式开启。

  一、初中免试、就近入学

  该措施于1968年7月15日推出,就是进初中不看成绩了,住在哪就在哪上。

  有人就说了,那学区房不就起来了么?

  不!提前预知了这样地后果,并且做好了配套:

  1、多建学校

  2、均衡师资、设施

  学校差距小了,入学条件松了,学生和家长都叫好,最明显的就是当时各个补习班的利润疯狂下降,因为不用去了。

  但是真的能解决问题么?

  显然是不能的,因为高中还是需要考试的,好的高中毕竟不多嘛,那怎么让孩子进好的高中?老办法,补习!

  于是第二个措施来了。

  二、取消中考

  该措施于1974年推行,与取消小升初考试相距6年。

  当时官方的说法是实施“平等、平均、平衡、公平”的教育,推动高中的均衡化,让高中也缩小差距。

  摘掉了挂牌名校的牌子,撤掉重点班,让名师每四年换一次学校。确实也让高中的差距缩小了。

  至于学校录取措施?简单,抽签!将公立、私立高中丢在一个箱子里,以抽签的方式分配学生。

  这么一来学生和家长们又高兴了,一段时间里面补习班的利润又下降了。

  那问题解决了么?

  明眼人就会知道了,显然不能,因为还有无比惨烈的高考呢!怎么可以不补习?!

  当时韩国的财阀地位非常高,三星、现代这些大企业不仅盈利能力很强,对人才也极度饥渴。可以说进去就是金饭碗,但是录取条件也高。

  学历改变命运的情况一直在,补习班和学习压力也就一直在。

  那怎么办?

  于是,第三个措施来了。

  三、7.30教育改革

  当时韩国的大学不少,入学率也不低,但是好大学也就是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就像我们的清北)。

  于是在取消中考的6年后,韩国放了这个大招。具体措施如下:

  1、增加高考次数

  2、成立公立培训机构,拉低课外补习费用

  3、禁止教师提供私人补习

  不可谓力度不大,然而效果呢?

  高考考几次也是要考,学校统一提供补习也不错,但是!竞争还是在啊,优势哪来?还得靠课外补习。

  但是课外补习又被禁止,怎么办?

  深夜11点后补习;伪装成亲戚或者保姆;接到家里一对一教;甚至还有在车上教。。。

  数据统计显示,1997年,韩国家长在补习上的开支达到了总GDP的3%,更政府公共教育开支持平!

  那么结果怎么样呢?

  大家都在努力补习,有特长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那怎么办?第四项措施来了

  四、特目高

  重点培养特长生的高中,类似我们现在的艺考及体育生。

  这类学校的特点也很明显——贵!是普通学校的6倍。但优势也很明显,因为重点大学对这类考生的录取线低,毕竟社会需要特长生。

  但是需要意识到,重点大学每年的招生人数是有限的,特长生招多了,那普通学校的是不是就招少了?

  花高额学费进特目高,得到更高的重点大学入取率,这完完全全体现了阶级优势。同时普通高校又禁止补习,高考难度更大,造成了很大的社会不公平。

  于是在2000年4月,禁止补课的法令取消。补习班又开始疯狂增长。

  五、前车之覆

  据三星经济研究所统计,韩国家庭收入70%花费在课外教育,是全世界补习费用最高的国家。

  这同时引发了很严重的债务问题,28%的家庭无法偿还债务,一个房贷、一个教育贷,拉跨了许许多多的家庭。

  孩子与家长都背负的巨大的压力,怎么办?

  不生!

  目前韩国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国家,甚至有研究表明韩国将是第一个因人口减少而消失的国家!并且至今没有找到好的办法。

  韩国人口生育率及老龄化统计六、后车之鉴

  韩国的这段教育改革我们可以发现,取消小升初,取消中考,强制均衡教育资源,这些一系列的措施其实都没有效果。社会需要人才,但是人才需要定义,这个定义就是重点大学毕业,如此一来高考就没办法取消,于是之前的这些措施也完全就是空谈。

  但是比对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和人才我们也会发现,应试教育机制下塑造的人才在各方面又有着很大的弱势。

  我们推行素质教育,然而对于素质教育的成果又没办法得到认证和肯定。也就是这个成果没办法成为孩子未来进入社会的优势。

  只要全社会都还在认准那张文凭,以文凭定义人才的优劣,前车已经告诉我们,那些措施都是空谈。

  我们也常说解决问题就要找准根本,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本,就是我们的人才定义机制,如何更全面,更有效的定义一个人才,而不单单只是通过学历和文凭,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