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庭教育,家长应该知道7件事!你知道吗?

  本文导读:国家推行的“双减”政策,使社会培训机构纷纷关停,孩子们回归了家庭,教育环境得到了的净化,教育也得到了有序的发展。

  孩子在学校里享受到了“课后延时服务”,实现了“同在蓝天下,共享美好教育”的目标。但是,孩子回到家里,孩子的教育活动怎样开展,又怎样保证?

  最近,国家出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了家长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然而,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科学有效地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和义务。

  #家庭教育#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不让孩子输在了家庭教育上呢?具体来讲,我们认为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对于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为子师表,做孩子最好的人生导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堂,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家长认为,要努力做孩子的人生导师。1、强化在子女教育中的主角地位。家长们认识到:子道的成长不仅是学校的责任、社会的义务,更是家庭肩负的重要的教育任务。作为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一是家庭和学校必须加强合作,产生育人合力,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孩发展送进学校,家长万事大吉的想法万万使不得。

  

  二是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最佳老师。现代家庭多人培养一个孩子,尤其我们的上辈要用正确的方法教育我们的后代。

  三是相信孩子是可以转化的,对待孩子决不能“破罐子破摔”,家长要用百分百的努力换取孩子的进步。2、树立榜样做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庭往往是块不个防地方地,各种思想和行为往往以最坦率的方式展现出来,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认为,经常沉溺于麻将桌上的家长,绝不会培养出好学上进的孩子;经常不讲卫生的家长,绝不会培养出爱干净的孩子;经常爱睡懒觉的家长,绝不会保证孩子不迟到。要孩子行动自己必须行动。

  不少家长往往以长辈自居,指派孩子做这做那,稍有不如意,便责骂孩子。久而久之,只会和孩子形成对立情绪,并逐步培养孩子指手画脚,不求身体力行的习惯。

  明智的家长总是时刻考虑到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尽量克服负面内容,以平等的态度,以示范的行为,通过多种形式和孩子共同去实践。七年级一位家长,他和爱人从不玩牌打麻将,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课外书。为了让孩子写好字,专门买来字帖和孩子一同练字。

  

  3、提升素质做教育子女的行家。许多家长认识到,要教育现代儿童,必须读懂儿童的心理,运用现代的育人观念和方法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

  当今的年轻父母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实践性的经验,遇到问题时往往手足无措。因此,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成了家长们迫切的需要。

  绝大部分家长表示乐意到学校参加家庭教育研讨会,积极在班级QQ、微信交流群中讨论育子话题,从中学到一些育子方法。有一半家长通过阅读家教读物来提升自己的育子水平。

  如《家有儿女——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家长》《让家长优秀起来》、《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等。还有一些家长善于与优秀家长交朋友,向他人借鉴经验,从中获得启示。

  

  二、营造家庭教育环境,为孩子成长创造条件

  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即遗传、环境和教育。天赋相同的儿童,接受相同的学校教育,但在智商、情商等方面的发展是有差异的。这表明环境可以改变人、造就人。因此,家长一致认为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1、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是一个人幸福的港湾,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希望自己时刻浸泡在温馨的家庭之中,一家人相敬如宾,好学向上,其乐融融。家长只有站在为孩子负责的高度,才能让孩子充分享受到家庭的快乐。

  

  现实中,由于生活的压力,40%左右学生的父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孩子成了留守的“孤儿”。他们有的被交给了爷爷奶奶,有的托付给了外公外婆,有的甚至拜托给亲戚朋友照看,孩子从此缺少了父母的关爱,脸上失去了幸福的欢笑。

  据不完全统计,5%左右的学生,父母感情不和,家无宁日,甚至婚姻破裂,家长酿造的苦果抛给无知的孩子。这些家庭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学习情绪,更会造成性格畸形。认识到危害后,许多家长放弃在外挣钱的优厚待遇,回家照看孩子。

  2、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家长制作风一度在家庭中难以淡化,不少家长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总觉得他们还小,对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不屑一顾,甚至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置若罔闻,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

  

  一位家长谈道:“要读懂孩子,成为他们的朋友,家长要放下架子,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走进她的心里,了解她的想法,建立平等的沟通平台。孩子有什么事情会跟我说,不会闷在心里。我也会适当地给她建议,尊重她的选择,这样可以相互理解,减少摩擦。3、架设多维的教育桥梁。家长认为,不但要从自我做起,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还要为孩子发展架设立体桥梁。

  一是要多与学校联系,多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学校在现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和工作任务,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活动状况,向老师提出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形成合力。

  

  二是多与社区联系,拓宽教育领域,丰富教育资源。如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参与有关技能技巧培训,帮助有困难的老人或帮扶贫困家庭的孩子等等。这些看似吃亏吃苦的事,却锻造了孩子高尚的人格。

  三是多与优秀的学生家长交朋友。从中学到有益的教育方法,更可以让孩子们走到一起,进行心灵的交流与碰撞,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启发和教育。三、学习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家长们都认识到:孩道性格特点不一样,教育方法也不一样。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选择的教育方式也应不同。他们在教育孩子时经常运用以下方法。1、鼓励鞭策法。很多时候,我们家长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弱点,总是用别人孩子的优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不但会让孩子失去自尊,还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失去自信。

  如果家长睁大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通过鼓励的语言,鞭策奖励的方式,让孩子产生自信,相信自己能行,就会让孩子在发扬优点的同时克服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自我感悟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那些已经明白事理的孩子,当他们遇到一些生活小问题时,家长无无需他们谈道理,而是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好。

  六年级一位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与同学发生摩擦后,明知道是自己孩子的错,但他并没有直藏了当地批评孩子,也没有给他讲道理,指导他怎么做。

  而是不慌不忙地对孩子说:“你好好想想这件事是谁的责任,我相信你能把这个矛盾解决好”。就这样孩子经过冷静地思考,反思自己的不是,主动请求了对方谅解。

  

  这种感悟教育比说教带来的心灵震撼要强得多。读者朋友,你对此怎么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