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说合肥学院有望升级为“合肥大学”

  我们都知道,虽然“大学”和“学院”的性质一样,但其实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想要升级成为“大学”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全日制在校生规模需要达到8000人以上,研究生总数不小于5%,其次要有3个以上的一级学科学院并且每个学院开设专业不低于3个,第三,教师研究生比例不低于50%,博士不低于20%,正教授级别职称不低于100人,第四,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不低于2个,重点学科不少于2个,硕士点不低于10个,有五届以上硕士毕业生,最后学校的建筑面积、教学设施、办学经费等也有一定要求。

  

  在你知道的众多院校中,你觉得哪所学校最有机会升级为“大学”呢,其实还是有很多的,不过我们这期要说的是合肥学院。为什么说合肥学院最有机会升级为“合肥大学”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合肥学院是一所有充满革命气息的学校,学校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早在1985年,学校就成为德方在中国重点援建的两所示范性应用型高校之一。

  

  经过多年的办学与发展,学校现建设有11个二级学院,涵盖了工、经、管、文、理、教育、艺术7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75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经济工程专业相继获德国专业认证。2018年,学校整体进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先后申报获批国内首个经济工程专业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新工科专业,调整专业11个。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学院建设。加大“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4个高峰培育学科建设力度。学科专业上的发展,为学校升级为“合肥大学”打下了基础。

  

  师资力量的加持,更是加快了学校升级的速度,现有博士学位教师35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458人,研究生导师231人、博士生导师6人,“双能型”教师570人。省级教学团队20个,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合肥市拔尖人才119人。外籍教师中先后有4位获中国政府“友谊奖”,11位获安徽省政府“黄山友谊奖”,4位出席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有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学校荣誉教授。

  

  近五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1.6%。学校毕业生65%左右在安徽就业,50%左右在合肥就业,被誉为“合肥市工程师的摇篮”。学校近三年各省非艺术类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2019-2021年)如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