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线上与线下进行有机结合,更好地达成教育目的

  高校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青年,教育方法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进行改革与创新。为了更好地将教育与“互联网+”融合,高校教育的开展也要与时俱进,强化时代特色。处于这股信息洪流中,高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线上与线下进行有机结合,更好地达成教育目的。在我国的高校教育系统里,网络教育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高校学生将在此影响下产生更为完整的三观。新时代的高校青年就是国家的希望,高校教育体系必须不断改善、创新,更好地融合当今的形式,只为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青年,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贡献更多的力量。我国的高校教育必须同我国未来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助力高校教育的改革,为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指明路径。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开展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一)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指引不稳定

  互联网目前还正处于一个发展中的状态,依旧存在着许多亟待完善的方面。尽管互联网的兴起对社会上很多事情都具有推动作用,包括本文开展讨论的高校教育。可互联网有着自身的包容特性,容纳着一切进入其中的信息,大量没有经过核实的信息交织在一起,会造成不合理和失调的现象发生,不利于高校教育的开展。总之,现在的互联网还没有完善的办法与措施进行管理,高校难以对网络的外部环境进行控制,就只能对互联网的使用者进行管束。

  (二)互联网使高校教育面临复杂性挑战

  第一,消极信息会侵袭教育客体。因为互联网的包容性极强,里面的海量资讯鱼龙混杂,且当下国内的监管系统还不够完善,很难将所有的消极信息全部过滤,导致不少虚假和有害信息浮现,那些消极信息甚至垃圾信息会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进行腐蚀,比如说西方有意为之散播的分化言论,会让原本作为国家栋梁的高校大学生的三观发生改变,让他们的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产生缺失。第二,海量的信息对教授者发出挑战。与过去的传统教学不同,学生们获得信息的来源不再仅仅是教师。而教师为了更好让学生信服,必须在大量丰富资讯里选出有用的信息。例如有学生会先入为主地对网络信息进行相信,从而对开展教育的教师产生怀疑。教师要学会仔细辨别海量信息的优劣,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即时性和有效性。

  

  (三)考验着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

  古语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自然有这个年龄段最强的理解与创新能力,这点是教师无法进行比拟的,所以老师往往都是充当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由于互联网是在近十几年间兴起,教育者对互联网的认知并不会比学生高太多,这对网络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题。在互联网时代里,学生想要获取信息,只需要在信息库上进行查找就能迅速搜索到。如果想要学生对教师信服,就必须让学生意识到教师的权威性。可如果教师面对一个互联网知识比自己更为丰富的学生时,就难以让对方产生信服,自然不易开展教育工作。尽管教师一直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相关教学能力,但是想要完全熟练地运用互联网,这是现在高校教育者极少有人能做到的。

  (四)互联网使教育面临技术性挑战

  从古至今,已经有太多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改革与创新是必然,就好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是大自然无法避免的规律。所以,高校教师应该要保持一种接纳的心态,积极地去分析与利用大数据的优势,让教育能够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创新。让高校教育与互联网海量数据相融合,这是当下高校教育工作的重难点。不光是教育的主体需要做出改变,高校还面临着诸如教育内容的缺乏的挑战。高校教育的内容想要与互联网相融合,就需要把那些海量的内容进行转化,之后再利用网络平台汇总,使之拥有连续性。所以从一开始,高校就要制定出一套清晰完整的教育方案,并选定好用哪些内容进行教学,还可以发布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点和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将这些全部进行整合与分析,总结出完整的方案,从这方面来确定教学的科学。但是目前的高校辅导员进行教学资源整合时存在内容单一死板的问题,教学内容和互联网不够融合,很少有讲授者能够准确运用互联网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措施

  (一)用教育网站引导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拥有了教育相关网站,可是想要利用这些网站去教育学生,第一重要就是要吸引学生的目光。如果学生对教育网站提不起兴趣,后续就无法展开学生应用平台进行学习的工作,而前行至开展网络教育,则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不光是高校的教师,所有与教育相关的工作者都要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培养互联网技能。要想创建出富有生命力的网站吸引人,让学生能多多关注并通过其进行教育学习。首先相关工作者要借助高校学生感兴趣的点进行页面的设计,让网站拥有更多的互动性、趣味性,使网站能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其次,从教育者的层面出发,告知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大数据信息。虽然互联网时代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为便利,但是面对繁多的信息,学生要拥有自我辨别与合理利用的能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能本末倒置地被数据控制,而是应该借助网络技术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数据。

  

  (二)强化网络管理规范人

  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更为便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与信息,让我们的生活甚至是与人沟通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便利,让足不出户就能通晓天下事的想法成为现实。但在信息高速传输的今天,互联网庞杂的信息里掺杂了不少消极信息,也带来了许多伦理性、法律性问题。高校建立了网络平台,就要保证校园网络后续的良好发展,这就需要校内校外通力合作,进行技术及内容的双重维护。青少年在学生时期三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这种时候必须要对大学生的网络不良信息获取进行严格的控制,不管是利用外界行政手段介入,还是校内利用网络技术去筛选。一边要从源头方面掐断消极信息的往外延伸,另一边要则要每位用户自觉进行维护,而这些需要高校在平时的教学中贯彻法治理念,让健康的绿色文化、校园文化融入学生的身心。所以,高校还需要建立网络教育团队,定期开展讲座进行宣传,或者是开展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混乱繁杂的信息海洋中保持情形的头脑。让学生能即使是遇到了信息垃圾,也能理性地分析、筛选。

  

  (三)利用网络开放论坛塑造人

  互联网兴起后,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论坛,不少人都会在上面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这些论坛往往反映着众人的兴趣所向及近期热点事件,而这些论坛就可以成为高校的教育的开展平台,当作重点关注。高校可以利用好各自的网络平台,运用最新的热点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点去引导学生理性分析、认识社会,以客观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另类的方式开展教育,达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信息时代让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单方面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关系发生了改变,现下更为常见的教育模式是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进步,两部分紧紧联系,一起探求社会与世界。尽管如此,不代表教授者就不需要再进行教学。反而,教育者需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政治觉悟进行提升,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认真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与想法,因材施教地帮学生更好的学习,让学生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想以及道德水平。

  

  (四)利用数据信息服务人

  当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在网络平台时,互联网就能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分析,得出宝贵的及时反馈。高校教师及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些反馈进行总结、分析,进而进行改革与创新。举个例子,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当前的生活经济状况,高校及教师可以通过查看校园卡的消费情况,对部分家里贫困却碍于面子不好开口的学生情况进行及时了解,而后为其提供补助或勤工俭学的方式。或者,当高校想对近几年的毕业生社会岗位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时,可以利用人才招聘网的材料,对岗位需求变化进行整理,引导学生从自身性格与兴趣及能力出发,选择最符合自己的专业与未来职业,拥有科学合理的就业观。

  当互联网越发紧密地与人类生活联系在一起,高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更为便利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双方不需要面对面就能进行实时沟通,教师也能随时随地帮助有疑问的学生解决问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