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在身边

  本文转自:长春日报

  幸福就在身边

  □ 王 爽

  

  十几年前,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被分配到长春市某机关工作。稳定下来后,我拿着部队按政策给的一笔住房补贴,加上自己手中的一点积蓄,在经开六区买了一处80平方米的回迁楼房,举家搬迁,定居长春。

  经开六区这个位置,早年我曾路过一次,那时候这里还是一个村落,周围是一片蔬菜大棚。进入新世纪,拓宽了自由大路,修建了南湖大路,并在这里建起了开发区,一幢幢居民楼在此拔地而起。作为城市的一个新区,当初有些设施还在逐步完善之中。譬如小区没有围墙,尚属开放式住宅区,进入小区的大门角门竟多达十几个,能进来车辆的地方就有五六处,称之四通八达一点都不为过。每天从一大早开始,那些做买卖的、收废品的、摆露天烧烤摊的便随处可见……为此我曾写过一篇小文《又见炊烟升起》,反映在生活富裕、市场繁华、餐饮丰富的同时,城市环境和生活秩序还存在一些弊端,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好在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小区就开始搞绿化美化、翻修路面,还架起了围栏,以往脏、乱、差的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几年后,长春市区开始了外墙保暖的建设和改造工程。这是一项覆盖整个城市的浩大工程,两年间就全面落实到位,圆满竣工。由于我家是楼栋的东户,总有雨水从山墙角顺着水管子漏下来,墙角常年都是湿漉漉的,室内的墙壁和地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我几次联系物业过来维修,却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次做保暖,彻底消除了我家遗存多年的烦恼。尤其在冬季,室内的温度立马就上来了。与此同时,小区里所有的楼房在做完保温墙之后,外墙也全部进行了粉刷和美化。远远望去,整个小区焕然一新。

  第二年,政府又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小区环境的全面改造。

  从前,由于缺乏管理,小区里的草坪几乎被住户开荒种菜了,成了一块块小菜园子,甚至极个别的住户还为抢地界起了争执。到了冬天,有的私家车直接开进草坪里停放。尤其影响生活的是,下水道都不够通畅,经常能见到几个物业人员在某个单元楼前通下水道……

  小区全面改造期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几十台大小机械车开进小区——改建了下水道,栽种了风景树,重植了草坪,新铺了整个小区的路面和甬道,规划了防火通道和停车位,修建了娱乐广场,配置了相应的体育锻炼器械,还有棋牌桌椅和休闲长凳……总之,这一次改造后,我们的小区被打扮得如公园一般。

  在经开六区居住十余年,我亲眼见证它不断发展,日益繁华。附近逐渐有了湿地公园、北海公园,国商百货、天地十二坊,吉林体育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早市,影院,治理美化后的伊通河清流……我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健身休闲、购物美食,无不便利。

  还是重点说说这里的交通吧。

  我年轻时没学会开车,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没有了学车的动力和信心,怕开车剐了日韩综艺碰了的。本着对他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想法,干脆放弃了学车的念头。不会开车并未给我的生活带来不便,因为这些年,城市里的公交线路早已形成网络,想去任何一个地方,差不多都有直达的公交车,最多倒一次车也就到了。经由我们这里的公交车线路,就多达十几个车次。尽管我还没到需要有人让座的年龄,但因我个子太高,站在公交车上得稍微弯着腰,所以多次遇到有人给我让座,我深感这是一座有温度、有素质的城市。

  这些年来,我们这座城市又开通了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家附近就有轨道交通3号线和4号线相交经过,转换线路不用出站,无需换票。乘坐几次后我发现,相较于公交车,轨道交通更舒适、安全,更便捷、快速。置身于轨道交通3号线和4号线那冬暖夏凉、宽敞明亮的车厢里,快速行进在托起于马路之上的高架桥上,饱览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幅幅日新月异的城市画卷,欣赏一块块蓊蓊郁郁随季节变换色彩的公园绿地,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因此,每当出行我总是把乘坐轨道交通作为第一选择。有了轨道交通一卡通之后,据说与其他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都可互联互通。轨道交通这种更现代化的绿色交通工具,既减轻了城市的交通压力,也带动了沿线的经济繁荣。它作为城市流动的风景,正在以其特有的魅力,诠释着一种别样的交通文化、时代速度。

  前几天,我读到了一篇《幸福在哪里》的美文。文中说,幸福如同小猫的尾巴,小猫执意要抓住自己的尾巴,其实尾巴始终就在它的身后啊。同理,生活在长春的任何一个城区,幸福又何尝不是始终就在我们身边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