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哪有什么烦恼?孩子并非无忧无虑,关注孩子内心尤为重要

 日韩动漫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无忧无虑

  即使孩子的年龄很小,但是他们并非是无忧无虑的。每个小孩子都会遇到烦恼、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会悲伤、会哭泣、会恐惧、有多愁善感……

  为避免孩子陷入悲伤痛苦的情绪无法抽离,家长就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给他们温暖和关爱,教育他们学会面对烦恼。

  孩子会产生孤独感很多家长奉行"只要学习好,其他都不重要"的信条,只会督促孩子学习却从不陪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产生孤独感。

  此外,社交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与他人相处时,会发生矛盾,感到自己不被理解,觉得"生活没意思 我很孤独"。

  如果孤独感变得越来越强烈,孩子就会倾向于逐渐封闭内心,封锁自己封闭,不愿与他人交流,内心的情感与诉求也较少外露。

  当内心的焦虑得不到解决,往往感到自卑,甚至还会自暴自弃。心理学上称之为"闭锁性心理"。

  孩子有自尊心身边有位朋友,经常在公共场合训斥孩子,一会说孩子不做家务,一会说孩子成绩不行,数落孩子的缺点。

  每次孩子独自坐在角落里,低着头,不说一句话,也不愿与人交流。

  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极其错误的,别总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说教孩子,孩子也要面子,有自尊心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在损坏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劣影响。

  孩子会感到害怕恐惧孩子还年幼,对身边的事情还不够了解,所有的东西对于他来说,都是未知的、有风险性的。

  恐惧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体会到的一种正常情绪。而在孩子出现恐惧害怕时,父母的应对方式十分重要。

  不要认为恐惧害怕是不良情绪,孩子感到害怕不是错的,不应该去批评孩子,而是要鼓励孩子变得勇敢坚强。

  父母应该陪伴孩子去克服恐惧的心理,细心呵护孩子的心理,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青春期特有的烦恼一向乖巧听话的孩子,会在某一阶段顶撞父母,做出叛逆的事,令父母不解。其实,这就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表现。

  孩子心理上并不成熟,但是他们想独立,不愿意再被限制、被过度呵护。

  他们想要自己做主,穿与众不同的衣服,走出父母的保护圈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张力十足,他们会遇到与同龄人之间的矛盾,可能还会早恋,沉迷游戏等等,他们的内心发生地细微又意义非凡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更加需要被关注、关心,家长要多陪伴孩子,时刻谨记关注孩子的内心。

  遇到烦恼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事情,家长无法代替孩子去承受,但是可以静静去观察,默默去关注,一步步走进孩子内心,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

  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烦恼,理解"孩子正在经历什么"比"我要孩子去做什么"更为重要。

  关注孩子的内心,家长可以这样做:、

  多陪伴孩子,增加亲子亲密度"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无法代替,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顾与陪伴。为人父母,要有责任心,不可缺席孩子的成长时光。

  也有很多家长抱怨自己很重视孩子内心想法,也想方设法地去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但他就是不愿意敞开心扉,一聊到烦恼的,不愉悦的事就躲避,不再回答。

  孩子不主动,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亲子亲密度不足。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共度宝贵又美好的时光,但是如果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孩子也难以掏心掏肺地分享内心。

  在孩子经历烦恼,面对难题的时候,父母需要多陪孩子在孩子身边。他难过伤心,你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说一句鼓励安慰的话,给肩膀孩子靠靠。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亲子游戏,在游戏玩耍中教育孩子,带动他对更多的事物产生兴趣,温暖他的内心。

  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平衡才是最好的教育之道"。家长要适时关注孩子的需要,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

  保证了孩子的物质生活,他们才不会贪婪狭窄;满足了孩子的内心情感,他们才不会有心理缺陷。

  抑制孩子的探索和需要,会使孩子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对身边的人与事会变得异常敏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而且,长期的压抑还会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

  要注意的是,家长需要分清孩子提出的是"需求"还是"想要",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孩子想要一双新鞋,那么一双舒适、合脚的鞋,是孩子目前所"需求",家长应该满足;但昂贵、大牌的鞋就属于"想要"的范畴,家长要尽力而为,有时也要学会拒绝。

  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父母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常常馅入一个误区:仅凭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教育孩子,很少关注孩子的感受,不把孩子的感受考虑在内。

  这样的教育方式仅仅是满足了家长的教育心理,忽视了孩子内心真正的诉求,难以真正地引导孩子。

  那么,就需要我们变换一下思维,常常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对孩子少下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不适用或失败时才使用命令。

  亲子间的沟通,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要孩子尊重和理解自己,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一起商量,互相分享想法。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他们的内心感受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孩子经历过的事可能家长也经历,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学会换位思考,冷静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然后引导他去解决问题。

  不吝啬称赞和鼓励现在,家长都十分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下血本,竭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但往往忽略了孩子精神世界。

  获得爸爸妈妈称赞和鼓励的孩子,内心丰盈充实,幸福感也更强。

  科学研究表明,在成长阶段,常常被承载表扬的孩子要比嫌少被认同的孩子更加聪明,性格更加乐观积极,未来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注意:称赞要具体,不能笼统

  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给孩子一种敷衍了事的感觉,并不会让孩子感到开心,只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孩子帮父母端饭洗碗,家长与其说:"好孩子,你真厉害!",不如告诉他"你学会做家务做劳动了,我感到很开心很欣慰"。

  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自己的优点,并且更容易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努力。

  "小孩子是最幸福的,无忧无虑,没有烦恼。"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实际上孩子有自己内心世界的毛病,有自己的不安和烦恼,可能还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小孩子并非无忧无虑,有时他们会产生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反而会产生比成年人更严重的后果。

  家长多注意孩子情绪上的变化,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内心纠结的烦恼,做出积极主动的引导,尝试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多倾听孩子的声音。

  我是东方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