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本质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把一个个体的人先天具有的潜能,发现它,培养它,发展它。例如,一个动手能力特别强的人,但学习成绩并不好,教育就是保证这个人在掌握基本文化知识基础上,发展动能力,学钳工,学电工,学机床,将来能成为大国工匠,收入可比上一般大学多多了。如果把他硬往文化课里推,则是什么也不是,就是成天挨批的“笨蛋”,活生生的东京奥运14岁跳水冠军全红蝉便是典型一例。这方面例子举不枚举,藏克家,著名诗人,民国时期报考山东大学,语文成绩特殊好,数学却是0分,校长闻一多果断录取,成就了一位诗人。

  学生间有差异,源于用了一把文化课的尺子,多几把尺子衡量,会量出更多的优秀学生,会量出更多特长学生,会量出更多孩子的自信。

  素质教育另一面是学生都要掌握的共识通识类的知识和技能,即工具性的,今后人生经常用的,如语言、文字、计算,这些都是后天习得,使其成为不忘的能运用的个体素质一部分,终生受用。但不可否认,学习这些,学生与学生间也有很多差异,对待弱项学生应采取激发内驱力的方法,激励赏识,不可强压狠批,那样势必事与愿违。

  中国教育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众多家长把文化课学习先天遗传并不占优的孩子,硬是赶往与文化课占优的学生一座独木桥,却忽略了孩子自身先天优势,即使上了个大专三本(河北取消三本,但院校还是它未变),毕业就业并不占优。

  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因人而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既有通识部分又有开潜部分,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