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布置分层作业,家长被儿子上了一课,这是“双减”吗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了,成效如何?学生、家长、老师参与其中,应该都深有体会。#教育#

  

  “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其中的一项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日常作业负担。那么,学生的日常作业负担减轻了吗?老师说,有,我都布置了分层作业呀!

  邻居今年42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的儿子晨晨(化名)今年12周岁,读小学六年级。一天傍晚,晨晨上完课后服务,回到家已经7点了,匆匆地吃过晚饭,就开始写作业。

  眼看已经10点了,作业还没写完。邻居打开手机,将家长群里的信息给儿子看。班主任6点多钟就在群里发了信息:今晚的作业有点多,是分层作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做或者不做。

  

  信息的后面,家长们纷纷为班主任点赞,称她是一位懂得教学、关心学生的好老师,将老师好一顿夸。“儿子,现在时间已经很晚了,剩下的作业就不做了吧。”邻居说。没想到儿子说:“您想多了吧,一定要做完!别人不写我写了,才能说明我很努力。”

  11点半,作业终于写完了。第二天放学,晨晨一回家就告诉邻居说:“班上所有同学昨天的作业都写完了,幸亏我也写完了,要不然……”邻居有些诧异,老师不说是分层作业吗?那些家长不都在点赞叫好吗?难道都是假的?

  晨晨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如果老师不说分层作业,万一上面向家长和学生发问卷调查,不就麻烦了吗?老师发了信息,家长不点赞叫好行吗?那不就表明家长不支持老师工作?那不就是家校共育不到位吗?”

  

  儿子一连串的反问,将邻居弄得一愣一愣的。她叹了口气,唉!自己活了40多年,居然还这么天真,竟然被12岁的儿子上了一课。

  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是当前“双减”政策实施情况的真实写照。听完邻居的描述和感叹,笔者有如下几点感触。

  “双减”乎?“双累”也。“双减”政策实施了,老师开始布置分层作业了,学生敢不全部写完吗?不敢!一方面,怕老师说自己偷懒,学习不用功,不是好孩子;另一方面,怕作业做少了,考试成绩跌下来了。“分层”作业比以前更多,累呀!

  

  “双减”政策实施了,老师敢减少作业量吗?不敢!一方面,精选作业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作业太少,教学成绩滑坡了怎么办?后果很严重呀!那就布置分层作业吧,总量不会少,对上面也有个交代。但里外都要做好,真心比之前更累呀!

  “双减”当前,“内卷”依旧。按照一般的逻辑,实施了“双减”政策,教育“内卷”的现象就会减少,最终销声匿迹。但是,当前,教育“内卷”的程度降低了吗?

  家长、学校、教师能否不把学生的学科成绩放在首位,而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养放在重要位置?能否真正地做到学科成绩不排名、减少考试次数和作业量,确保学生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身心健康成长?想,人人都想,可是都做不到。

  

  家长还是悄悄地请人给孩子有偿补课,不惜掏出更加昂贵的补课费;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还是在周末和节假日带着孩子穿梭在各种培训班之间。学校依旧在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时间,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们更不敢怠慢,教学竞争日益激烈,评优、晋级、绩效大都跟成绩挂钩,不拼命抓成绩何谈出路?

  “双减”任重道远,问题的实质在哪里?一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双减”政策想起来挺美好,做起来却很难放得开手脚,“双减”之路任重道远,根本原因何在?

  

  在于各种焦虑。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不好,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办?考不上“985”“211”大学怎么办?学历低了,将来怎么找工作?怎么安身立命?学校担心,中、高考的成绩不好,上线率不高,上级领导会怎么评价学校?怎么给社会、给家长一个交代?老师们担忧,考试成绩低了,会不会扣绩效?评优、晋级会不会受影响?

  只要中考、高考以“分数”为首要评价标准,大家就不可能不将眼睛盯着“成绩”,就不可能不“考试”、少布置作业。“双减”很好,但能否真正地“提质”,大家心里没底,所以也就不敢放手去做,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双减”是梦想,是期盼,是众望所归,但愿它能早日真正地实现,那就好了。

  

  (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