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长,是学生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北大屠夫”一语道出真相

  教育内卷这件事,已经成为了学生中间普遍的现象。如今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已经突破1100万人,这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大学生涌向市场,让本就不是很好的就业环境,雪上加霜。而2023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1291万人,想必未来大学生想要找到好的出路,是越来越难了。

  “北大猪肉佬”陈生的大名,相信很多学生应该都有所耳闻,其作为一名北大毕业的才子,居然在毕业之后卖起了猪肉,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疯狂的举动,不仅同学和老师不理解,家长也是感到很诧异。

  

  但是时过境迁,事实证明陈生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在最近的一个采访中他透露,每天卖掉十几只猪,一个月的收入是很多大学生一年的收入,它不香吗?

  “北大猪肉佬”陈生在决定做“屠夫”之后,他还拉着另外一个北大毕业的师弟—“北大屠夫”陆步轩,一起联手卖猪肉,凭借两人在北大接受的教育,将卖猪肉这件事科学规划,两人成功后也是被不少网友追捧。

  

  但是即便如此,对于在公司招人他们还是迟迟招不到,对此他们表示:我们现在没有就业问题,但会有结构性就业问题。

  什么是结构性就业问题?说白了就是工作的岗位与劳动者的教育水平不相符而产生的问题。大学生们接受了高等教育,却让他们去卖猪肉,即便他们同意,他们的家长也不接受。

  对此,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其实大学生就是一个普通的教育,不要把自己当精英。大学生对自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现在外卖行业30%是大学以上文化,大学生们完全可以先就业后择业,在探索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事实上,如今的大学生们已经很现实了,孔乙己的长衫对他们来说不是束缚,相反,不愿意脱下长衫的是家长们,尤其是农村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自己付出教育成本,如果学生不在办公室里体面地上班,他们觉得丢人。

  如果仔细去观察,同学们可能会发现,毕业后很多学生的压力、焦虑和痛苦,其实更多地源于自己的父母家人。尤其是农村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这种难以言说的压力和挣扎更严重。

  

  当今社会,大学生们其实早就接受了放下身段去赚钱,工作体面不体面的,在房贷、车贷的面前不值一提。但是明明已经下定决心了,等到学生去尝试的时候为什么又踌躇不前?是因为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

  在他们的刻板的印象里,上大学就会有好工作,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外面的竞争有多激烈,大学生有多少,甚至还可能会来一句“上大学有什么用,还不如初中就辍学打工”。

  

  很多学生就开始退缩了,觉得他们说得是对的。大学生毕业就应该出入高档写字楼,轻轻松松地靠脑子赚钱,别人问是什么工作,说出去能让家长们觉得光彩体面。

  这是典型的穷人思维,是农村家长的通病。有网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她说自己不是孔乙己,也没有长衫。

  

  对于毕业之后的方向,有自己清晰的目标,想去大厂或者是考编,老师建议先就业再择业,但是在询问家长的意见时,家长却觉得自己教育出一个大学生,应该要有体面的工作,否则就会上升到不孝顺的层面。

  网友觉得精神内耗非常严重,这段时间间接性地找工作,面试,自我反思,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这也是很多家长的通病,觉得学生的工作不好,就是不小,似乎是只有学生工作好了,才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好事情。尤其是农村家长,他们因为生活问题,见识少,眼界短,尽管他们爱学生,但是却不能理解学生。

  

  当学生无法实现他们的期待时,就会觉得教育读书没有什么用,学生因为长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就会跟着家长的思维,和他们一起陷进圈里,走不出来,让学生疲惫不堪。

  这种怪圈一直存在,很难去改变,因为家长不会同意,也没有资本同意学生去试错,才会使得“寒门更加难出贵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何去解决,需要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们,用行动去改变了。#图文优选计划#

  今日话题:对于这件事,大家是怎么认为的?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