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考招录3.71万人,报名首日人数超16万,计划招录3.71万人

  我是晓蓉老师教育论,欢迎点赞「关注」,每天为您分享学业生涯规划、高考志愿填报、各类招聘信息解读、考研院校选择、各类学习成长干货。

  

  备受关注的2023年国考开始报名,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正式发布。2023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共计设置了17655个岗位,共计划招录了3.71万人。

  相比2022年,2023年国考计划招录人数增加18.7%,部分省份的扩招量甚至是超过了50%。今年国考迎来一波小扩招,部分省份扩招量甚至超过50%项,湖北省扩招81%,吉林省扩招76%,陕西省扩招65.3%,河南省扩招61.7%,河北省扩招53%。

  

  其中,广东省和北京市招聘岗位最多,招录规模超过2000人,西藏、宁夏、青海、海南招聘岗位较少,招考人数不足400人。总体来看,2023年今年国考招录职位主要集中在税务、消防、海关、铁路、公安、银保监会等15大系统。

  国税在每年国考中都是招录大户,今年国税招录人数占总招录人数的67.35%,达到了24985人。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银保监也大量扩招,招录人数达到2403人,占总招录人数的6.48%。

  

  同时2023年国考招录,依然坚持以基层为导向,面向基层岗位的招录人数占了总人数的74.91%,限制基层工作年限的岗位数增加了10%,对于社会在职人员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对于符合基层工作年限要求的考生来说,上岸几率又增加了一些。

  仅仅第一天报名人数就突破了16万人,难以想象今年国考报名人数最终会是多少,会达到300万吗?现在财政压力越来越大,精兵简政指日可待,公务员还会吃香吗?

  

  众所周知,公务员、事业编等职业受欢迎并不是因为表面上的高薪,而是因为有很多隐性福利,比如公积金比例高,食堂便宜,但不管是工资还是福利,最后都要国家买单,所以公职人员的待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财政状况决定的。

  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如何?根据财政部的数据,今年由于增值税退税,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了32.5%,剔除退税因素后,降幅为5.7%。要知道,虽然财政收入有时候增长会很慢,但很少会有下降。

  

  但是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喊出了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的口号,意思是央行不能光印钱花。同时我们在通过发债向自己借钱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以免最后出现大窟窿。中央政府限制了财政赚钱的手段,但疫情却增加了花钱的项目,一次又一次,经济压力一直在加大。

  而我们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不会把人民的生活抛在后面,政策应该给所有有利于经济复苏的优惠政策那么多钱。既然选择了让位给人民,那就只能在公务员了。疫情以来,多地调整财政供养人员待遇,如暂停发放超额年终奖,取消节日福利等。

  

  当然,疫情下与民同甘共苦是合适的,也是短期的,毕竟随着疫情消退,经济复苏,财政状况全面好转,公职人员待遇也会逐渐恢复,真正决定公职人员长期待遇的是另外一件是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在过去的十年中,房地产及配套产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政府作为土地的所有者,在其城投公司的配合下,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任何行业都有它的盛衰,房地产行业也难逃这种命运,总有一天,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逐渐降低,从而离开舞台的中心。

  

  与之相伴的是地方政府对经济的掌控能力会下降,其地位会从经济发展的主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在业务量减少和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下,对劳动力的需求应该是逐渐减少,就像工厂里机器人逐渐取代工人一样,政府对打工者的需求也应该减少。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增工人的规模并没有萎缩,这也意味着效率提升的空间很大。在降低人事通则的预期下,公务员虽然是铁饭碗,但内部竞争压力会逐渐增大。无论从财政,政府定位还是效率提升的角度来看,公务员职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至于这是好是坏,我只能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公司的未来与其说是坏,不如说是对那些不做事的人是坏消息。纵观历史,我们的很多转型都是被逼出来的,比如迫使我们芯片产业发展的贸易战。

  我相信在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企业和政府的运行效率会得到提高,企业和政府的所有劳动者都会有值得的回报。不管是不是编制,实力是最重要的竞争力。对公务员岗位的竞争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大家可以关注我,我是晓蓉老师教育论,在我个人主页通过各类小程序,免费对高考志愿和考研院校进行填报,通过大数据、大分段对各省招生人数、计划及分数进行详尽的了解,欢迎大家留言点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