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1-6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梳理,可打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1、加数 + 加数 = 和

  2、被减数 – 减数 = 差 和 = 加数 + 加数

  差 = 被减数 – 减数 和 – 加数 =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另一个加数 = 和 – 加数

  减数= 被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4、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5、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几的问题

  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大数=小数+多出来的数

  小数=大数-多出来的数

  多出来的数=大数-小数

  6、时针短,分针长。

  1时=60分 60分=1时 1刻=15分

  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重点:钟面数字有十二个。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一时是六十分,六十分是一时。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多了多少分,仔细看分针。

  7、凑十歌

  小朋友拍拍手, 大家来唱凑十歌, 九凑一,八凑二,

  七凑三来六凑四, 两五相凑就满十。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

  8、图文应用题:

  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确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最后要记得写答。

  9、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10、求还有、还剩、剩下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11、至少要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12、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13、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相等 。

  14、圆柱上下有两个平平的面,这两个面的大小相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一、米和厘米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法时: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 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定顶点)后画边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4、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

  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6、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

  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7、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把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8、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2个锐角和1个钝角。

  第四、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洁。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 4×5=20

  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乘数 × 乘数 = 积

  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加法:加数 + 加数 = 和 和 — 加数 = 加数

  减法:被减数 — 减数 = 差 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 — 差

  乘法:乘数 × 乘数 = 积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7、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例:

  一共有多少个?

  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1=14

  8、 相同得数,不同口诀

  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9、几个几相加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求4和3相加是多少? 用加法(4+3=7)

  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 ? 用 几×几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 ?用 几×几。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2个几相乘的积就是几乘几。 例如:2个6相乘的积就是6×6=36.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圆柱从正面、侧面看,看到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从上面看是圆形。

  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针细长跑的快,时针粗短跑的慢。

  分针指12,就是几时整 。

  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时。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一圈),

  所以 1时 = 60分。

  比大小:3时(<)300分

  一刻钟是15分,半小时是30分,1小时是60分。

  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时,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分。

  时针从12走到3,走了(3)时,分针从12走到3,走了(15)分。

  时针从 1 走到4,走了(3)时,分针从 1 走到4,走了(15)分。

  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12)时。

  分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60)分或(1)时。

  写时间:两种

  几时几分和电子表数字的形式来表示

  【补充】分针从1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到1,走了(60)分或( 1 )时。

  时间:时针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时多少分。

  例:时针指在8和9之间,分针指着7,这个时刻是( 8 )时( 35 )分。

  8时少5分是(7:55) 7时过10分是(7:10).

  画分针时针需要注意:

  ①分针时针用一长一短(长短区分要明显)的直线表示即可,不用加箭头;

  ②时针的位置,不是整时钟面,在时针指在相邻两个数的中间,当小于半时时,指针指向接近较小的数,当大于半时时,时针指向接近较大的数。以7:35为例,因为35分大于半时,所以时针指向更接近数字8,分针指向数字7.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排列问题(和顺序有关)

  组合问题(和顺序无关)

  1、用1,2,3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 6 个两位数。

  分别是12、13、21、23、31、32。

  2、用4,0,7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 4 个两位数。

  分别是40、47、70、74。

  3、3个小朋友排队或者坐成一排,都是有6种坐法。

  (用1,2,3表示这3个人,可以写成123、132、213、231、312、321)

  4、3个人握手,每两个握一次,一共握3次。4个人就要握6次手。可以用连线法。

  5、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3种可能。也可以连线。

  分别是5+7=12、5+9=14、7+9=16。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 (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 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 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7、(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8、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 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或长×2+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加减法:

  ① 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坚持陪孩子学习十分钟,影响孩子的一生。

  

  

  单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进入茵苗教育微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