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百万年薪,千万资产,怎么还有这么深的挫败感?

  小威看了一本很鸡血的书。

  单看书名,就很鸡血《上岸:一个海淀妈妈的重点学校闯关记》。所谓“上岸”,就是冲刺重点学校成功,是鸡娃家长们使用的行话。

  

  以本书作者安柏为代表的一众新中产父母,普遍高知、高收入、年入百万、资产水平超千万,却在子女教育上体会到强烈的挫败感。

  文章采访了三位新中产妈妈,分别来自北京、杭州、深圳,亲身经历了深度内卷下的教育困境。

  真所谓“不是爸妈不付出,因为没到小升初”啊!

  按理说这些家庭夫妻双方至少有一个是金领的工作,从家庭收入说可以算上中产。但和国外中产不同的是,完全不是有闲享受的阶层。光孩子教育这一项就搞得精神上水深火热,到底是为了那般?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几个人的故事。有同感的请举手!

  01为了辅导孩子,考雅思上网课

  安柏曾经是一家世界500强外企的项目经理,对儿子花生一直奉行佛系放养的“快乐教育”:花生的学校每天下午3点钟放学,作业1小时内就能做完,考试不讲排名。

  直到花生上了小学四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说:“妈,我想进海淀六小强。”

  安柏一愣,啥是海淀六小强?她一查资料,原来指的是北京市海淀区最牛的六所公立中学。安柏算了算,每年海淀区小升初的学生大约2万人,能进六小强的概率,“比中500万彩票的概率高一点”。

  佛系育儿在小学三四年级这个坎儿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是所有妈妈的必经之路。一、二年级,教育部门明令不许考试。三年级之后,试卷上有了明码实价的成绩。家长们惊觉,小升初迫在眉睫。

  于是,安柏辞职做了全职家庭主妇,专门“鸡娃”——督促娃学习、给娃打鸡血。

  "别人说,放着500强企业的经理不做,去当全职妈妈,你傻呀。但实际上,辞职之后才发现,要学的东西学不完,上班的日子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与时代慢慢脱节。做全职妈妈这两年,我人生进步最快。

  "

  她在外企工作多年,英语专业八级水平,发现小升初的英文阅读理解题竟然搞不定,于是花了2000元报名了雅思考试,再花5000元报了雅思7分网课。

  搞定英语后,她觉得数学也要精进一下,于是又和花生一起上数学网课。有一次,她和一个西城妈妈一起吃午饭。这个妈妈说,网课都是自己先上一遍,省得女儿浪费时间,女儿没做过的题,她自己先做一遍,消化透了再讲给她听。

  为了冲刺海淀六小强,花生两年时间上了3种奥数班,拿了一个奥数二等奖。辅导老师却善意地提醒安柏:二等奖等于没有奖。

  安柏在《上岸》一书里还讲了另外一个故事:一家知名独角兽公司的创业团队里,有一个剑桥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

  他之所以能读剑桥,是因为当英语老师的妈妈考取了英国外交部的全球奖学金,带他去了英国接受教育。后来为了儿子能继续留在英国读书,这位妈妈读完硕士又读博士,终于儿子考取了剑桥。

  安柏感叹:拼孩子拼到底,其实还是在拼爹拼妈。

  "我建议每个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先别气急败坏地拿自己孩子和人家孩子比,而是先拿自己和别人比比,你就会变得心平气和,没有任何脾气。

  "

  02家长佛系不在乎,只因未到小升初

  另一位也在杭州的点点妈妈,是外企高管。

  她的女儿点点是圈内有名的“牛蛙”。点点两岁就开始接触英语,上的是杭州最好的专业示范幼儿园,四岁学钢琴,幼儿园中班开始学围棋,还有中国舞、芭蕾、合唱、画画......

  点点每天早上七点多起床,晚上十点才睡觉。她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对未来已经有了明确目标:“我要考清华北大。”

  为此,她先考上了著名培训机构学而思办的创新班,而且是语数外三科都考上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在我们凡人眼里,这就像一个人集齐了6颗无限宝石,超越学霸,成为了灭霸。”

  点点妈妈一早就给孩子规划好了一条“精英阶层”的发展路径。

  3岁前,点点上的是学费一年10万的高端托班,“班主任都是老外”。幼儿园没有随便就近报,而是专门选择了杭州“第一梯队”的幼儿园,在这个梯队里的园“就那么两三个”,幼儿园离家的车程20分钟,每天开车接送风雨无阻。

  今年,杭州幼升小变成了统一摇号,打乱了点点家的发展计划,但家里还是想办法让孩子进了一所心仪的小学,“老师都是全杭州优质公办学校挖过来的资深有经验的”。

  点点上的学而思的高端课外班大班,全杭州只招30个人,每年选拔和淘汰两次,“她从幼儿园大班到现在,一直保持在这个高端班里面”。

  03为了盯学习,出趟差都不敢

  布丁妈妈和老公结婚十年后一直没想要小孩,直到36岁才当上高龄产妇。

  她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孩子布丁会成绩不好。她家往上数三代,布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上的都是985,她自己高考是浙江省文科前50名,老公是浙大的研究生。

  于是从布丁幼升小的时候她就开始“未雨绸缪”,打算先送孩子去上一个知名补习班。

  和老师面谈时,她才得知如今幼升小的竞争激烈到了什么程度:去年有一个孩子,没上小学前已经认识了1500个字,会100以内所有两位数加减法,拍球能连续拍20下,跳绳一分钟90个,结果初试就被刷下来了。

  布丁妈妈为了陪布丁练钢琴,快40岁的人了,零基础开始学乐理,上课时跟在后面做笔记。

  "娃学了三年,我也学了三年。我五线谱完全不懂的人,一个一个音符跟着看,知道他弹到哪里了,他弹错了音,也能听出来。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现在自己的水平,出去当钢琴陪练完全没有问题。"

  布丁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上没有自觉性,全靠家长监督。布丁妈妈只能动用盯人战术,上周出了趟差,让她自责坏了:“我就怕耽误了布丁,我一走,他一个周末又耽误了,他本来时间就很宝贵。”

  “其实小孩刚生下来,我们家长的想法都很朴实的,就想你开开心心、身体健康,再学一点我们小时候没能力学的爱好特长,对吧?”布丁妈妈说。

  “但问题在于,我和布丁爸爸的朋友圈都很接近,其他朋友的小孩也到六年级了,或者到中考了,你自己的小孩成绩不好,好学校考不上了,不得不分流过去,这个时候家长自己和周围人比较一下,其实也接受不了的。”

  特立独行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她不能忍受那种压力。“很多东西不是我们怎么想就能怎么做的,人得适应社会。大部分时候你其实是没有选择,我们也是在仅有的选择里,选择了当时看上去最好的选项。”

  03孩子没出生,就买了2套学区房

  嘟嘟妈妈在深圳,儿子上的是福田区一所重点小学的重点班。她谦虚地说,自己的娃只是个天资一般的“普娃”,平时以放养为主。

  但是,嘟嘟妈妈自己一点儿也没闲着。她任职于深圳一家500强股份制银行,孩子4个月时,她就开始陪伴他做亲子阅读,花很多时间帮孩子挑选“哪些书是精神世界的薯条,哪些是高能量的牛排”。

  她把自己亲子阅读的内容上传到喜马拉雅平台,做了一个电台,迄今已有2万多粉丝。

  嘟嘟妈妈奉行“精细化放养”策略。嘟嘟没有经历过幼升小,因为他还没有出生,家里就已经买好了幼升小的学区房。后来为了小升初,又买了一套,学位比之前那套更好。

  嘟嘟没有上课外辅导班,但是嘟嘟妈妈送他去玩“逻辑狗”、上乐高课、下国际象棋。她盘点了一下,上小学之前,已经带嘟嘟去过了全国28个省市旅游,还有国外的一些城市。

  嘟嘟妈妈和老公都是毕业于江西本地一所大学,学历并不算太出众,“但我先生的同事很多是名校海归,我所在的团队,也有很多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在她心目中,嘟嘟应该和自己类似,是一个“late bloomer”(大器晚成的人),她不着急让孩子“抢跑”,因为“晚一点才会开窍”。

  而且嘟嘟妈妈认为,自己的娃可以是个普娃,但一定要有内驱力。

  "对自己有追求 ,这样就算他考不上重点,以后的人生也不会差。道路上稍微遇到点挫折,但总归能找到自己人生的一个美好的方向,会为自己的梦想负责的。

  毕竟人生何处是岸?在我看来好像是永无止境的。"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产鸡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