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情笼罩的2022年就快结束了

  二十五岁生日过后,我妈就经常说我是快三十的人,一开始我还嘴硬,要区分虚岁、周岁,慢慢地我也把“奔三”挂在了嘴边,毕竟身边的朋友也陆陆续续结婚生子,甚至有些朋友的小孩都能打酱油了,我也不好意思一直说自己还小。

  想想也是,工作以来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在一家公司待了三年半。现在2022年也只剩下最后一个月,倒计时来临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引发人的总结与思考:我这一年都干嘛了?怎么一年时间又过去了?

  实在不知道这一年都发生了什么,我甚至需要借助“2022年热门事件盘点”之类的信息来回忆:2月份冬奥会、冰墩墩出圈,3月互联网大厂裁员上热搜、东航事故,4月出现了很多“刘畊宏女孩”,6月份的“唐山打人事件”、人教版教材插图事件。7月安倍晋三被枪击、南京玄奘寺牌事件,8月佩洛西访台、重庆的高温和山火,9月四川泸定地震,10月召开了二十大,接着就是11月的疫情、防疫政策、核酸检测机构等相关事件。

  其中,还有3月开始静默长达3个月的上海,从2月份僵持至今的俄乌冲突。大概是个人关注点的原因,我能够想起来的事件大部分都伴随着叹息或是愤怒之类的负面情绪,不知道对于其他人而言,这一年都有什么事情是被记住了的。

  而当我回归自己的朋友圈时,这些情绪暂时消散了一些。尽管一直在感叹工作越来越难,但相比之下自己还是幸运的,并且也有在努力地好好生活。

  去年年底搬进了新家,周末偶尔招待朋友来家里吃饭;闲暇的时候打打羽毛球、拍拍照、看看通俗易懂的书;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在炎热的夏天到来之前去了一趟大理,下半年也开始在新的业务方向沉淀,到做年底的回顾时发现虽然离目标还有差距,但也差强人意。

  尽管看起来充实,我依然会想2022年到底是怎么溜走的?时间的流逝是怎么做到这么悄无声息的,特别是从11月10号以来被封控在家的这20天,我好像什么印记都没留下。

  我拼命地去回顾这过去的20天,但也没办法抵挡内心深处袭来的无力感。

  11月初重庆疫情开始的时候,我以为会像之前一样,某些区域管控一段时间慢慢就会恢复正常,直到11月9号确诊病例的数据慢慢逼近1000,我就开始担心了,这个数字增长到6000并且没有下降趋势的时候,我有点害怕了。

  新冠肺炎疫情从2019年12月开始,“新冠三年”的段子马上要变成“新冠四年”了。疫情之下的生活百态我只能窥见一二:2019年开启大学生活的学弟学妹马上就要毕业了,这四年他们是怎么度过的我无法想象,实体餐饮业受到的冲击我只能通过数字,以及不断关闭、又重新改名开张的门店去感知。

  不知不觉地,回归以往的生活都变成了殷切的期待和盼望,新肺炎疫情这三年偷走了我们太多。我们谁都没想到,口罩一戴就是三年,动不动就是全员核酸,防疫措施落实过程中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前几天晚上,朋友圈突然热闹了起来,大家都在转发类似的文章。我开始想,新冠肺炎偷走的好像不只是时间,因为种种我讲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它还偷走了我们的自由,攻击了我们原本坚实的信任。转念一想,这些东西真的单纯是新冠肺炎偷走的吗?我不知道答案。

  找不到答案的时候,我开始找自己肚子还有没有墨水、脑子里原本就缺乏的知识,有没有什么是能够帮助我找到答案的。我的脑海里闪现了很多词汇,规则、理性、相对自由、权利与义务,我知道仅凭这些是拼凑不出完整的拼图的。

  我觉得有必要让自己的脑子暂停运转,原本就有点像年久失修的机器,与其着急让它动起来,不如先把送掉的螺丝紧一紧,好好想想被封控在小区有什么能做的,认真思考下一日三餐怎么吃能够让自己心情愉悦一些。

  当我坐在电脑前码字的时候,广州很多区域解封了,重庆也有一些地方被调整为低风险区。我的脑海里闪过雪莱的《西风颂》里面熟悉的那句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希望春天不会远,也希望如约而至的不止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你。

  “ 终其一生,要成为优秀而有温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