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灾后重建,发挥“双师”力量

  导 读以2023年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论坛”召开为契机,9月4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在首钢园组织举办“乡村规划设计论坛暨灾后恢复重建责任规划师和建筑师培训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中国建筑技术集团中国建筑大师薛峰,以及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责任规划师、建筑师和乡村风貌保护领域专家,围绕灾后恢复重建乡村规划设计和农宅建造开展培训和交流,并号召全市规划设计行业单位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此次论坛和培训交流活动,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把灾后恢复重建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和“发动设计单位支持,推荐农宅设计样板,发挥好责任规划师、建筑师作用”工作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通过邀请院士、大师分享交流和工作培训,提高责任规划师和建筑师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水平,统一思想认识,为灾后恢复重建贡献更多“设计力量”。论坛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二级巡视员陶志红主持,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薛峰、市规划院城市更新所所长王崇烈、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副教授李华东、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石炀等围绕乡村规划设计和灾后恢复重建主题进行分享交流。此次论坛采取视频直播形式同步在网络进行直播,共计600余人参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以“保持乡土风貌,承载现代生活”为题,结合在青海玉树和四川北川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和其他地区乡村建筑实践经验,分享了对于乡村灾后恢复重建的几点思考。崔愷院士提出,京郊乡村是首都的生态本底和文化根基,要保持好生态环境和乡土风貌;同时,京郊乡村也是北京市民休闲度假的重要承载地,要注意提供有乡土特色的高品质生活服务。乡土风貌是来自自然、田园、地形地貌、建筑传统、人文生活的综合表达,不是简单的仿古形式,也不是随性的现代表现,应是立足当地具体条件的适度的地域性营造,应注重场地景观和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和游客度假的不同需求,引导绿色低碳健康的生活美。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薛峰以“装配式建筑在农宅建设中的应用”为题作主题报告,介绍了多个适用于农宅建造的装配式技术体系。从乡村住房的场景构想出发,关注环境、街巷、适老、细部、院落、弹性、文旅等方面,并以北京门头沟、河南姜庄等多个农宅建设项目实践为例,指出高质量装配式农宅不是简单的绿色低碳、工业化、智能建造工程技术叠加堆砌,而是绣花功夫的体现,是主动帮扶、对话乡村、一户一策,要在此次灾后恢复重建中积极推动实践。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所所长王崇烈以“责任规划师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探索和思考”为题,结合北京市规划院助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具体情况,分享交流责任规划师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北京“23·7”特大洪水灾情发生后,市规划院立即响应,建立市区协同工作机制,快速响应成立市、区两级技术统筹团队助力城市灾情摸排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充分发挥了各乡镇国空团队以及乡镇责师作用,自上而下体现了公众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性;同时责任规划师团队通过灾后现场实地踏勘和调查访谈,充分了解各乡镇的实际需求,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做到了规划引领与当地诉求相结合。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副教授李华东以“乡村风貌整治提升常见误区与相关建议”为题,介绍了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风貌的总体要求,指出乡村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容易出现的空“心”化、去生态化、去生活化、去个性化、去美学化等多个误区。李华东提出,乡村风貌整治提升必须与乡村发展相结合,使乡村风貌的改善和生态保护、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互利的循环。在此次灾后恢复重建中,要从传统资源保护利用、借鉴传统营造智慧、服务于村民生产生活、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等多方面统筹发力,形成具有北京特色、北京气派、北京风格的北京乡村。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石炀以“传承优秀营建智慧,建设安全宜居乡村”为题,基于对门头沟区灾情调查与重建工作的实践情况,探讨安全韧性乡村建筑的建设思路。传统村落选址和村落布局具有明显防灾减灾优势,而科学选址和布局不仅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也可以在面临突发灾害时降低受损风险,因此传统营建智慧值得进一步挖掘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体系,应用于村庄的科学选址和规划布局。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主任、通州区运河商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正航结合张家湾设计小镇建设发展实践,以“设计未来,未来已来”为题介绍张家湾小镇助力灾后恢复重建的意愿。张家湾作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要功能区之一,依托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城市建筑年展等品牌活动,可以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设计方案展示平台,打造设计师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营,组织开展设计竞赛,全力为灾后恢复重建贡献力量。论坛最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一级巡视员施卫良向全市规划设计行业单位发出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的倡议,并提出工作要求。一是要坚持规划引领、设计先行,从源头上解决乡村规划设计长期缺少关注的问题,把握机遇、力创精彩,要敢于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建造,用样板工程带动推广实施,从规划布局和设计定位中寻找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的机遇;二是要彰显特色、体现先进,站在绿色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充分彰显我市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体系和制造优势,充分体现责任规划师、建筑师负责制、设计牵头的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等建造生产模式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注意因地制宜、融合运用;三是要做好宣传、发挥实效,广大行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要身体力行,当好建筑防灾减灾宣传员,向社会公众和受灾群众讲解建筑结构安全、消防安全和韧性建筑知识,用实实在在的宣传和工作实效,为高质量灾后恢复重建贡献更多“设计力量”。本内容由勘察设计管理处、市责任规划师工作专班提供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