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执行保定模式 科技赋能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信息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现代科技与法院执行工作深度融合,以智慧法院助推司法事业驶入“信息高速路”,率先在全国示范推动最高法院、最高检与科技部确定的智慧执行科研课题,依托“全流程管控的精细化执行技术及装备研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围绕“减负、规范、公开、精细、智能”核心关键词,在全市法院开展“智慧执行”建设,全力打造“十个自动化”+“线下集约”+“政法协同”+“无纸化办案”的智慧执行“保定模式”,实现了执行工作便捷化、信息化、智能化、节能化,为执行工作率先建树智慧执行科研成果,受到了最高法院、省法院及保定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

  硕果颇丰

  智慧法院获得好评

  保定中院上报的《保定中院关于“智慧执行”建设课题落地成果的报告》在《河北执行动态(第13期 信息专刊)》予以刊载推介,供全省法院学习借鉴;在2022年9月22日最高法院举办的“人民法院大讲堂”上向全国法院作经验推广;智慧执行成果“案件全流程管控的智能分流和辅助监管技术”荣获2022年度人民法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自主创新研发的“终本案件智能核查系统”在法治日报社举办的“2022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和论文征集活动”中,获评2022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2023年5月,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隆重开幕,保定中院无纸化执行应用项目代表保定市亮相峰会成果展;《智慧执行“保定模式”调研报告》入选《法院信息化蓝皮书》。

  亮点凸显

  智慧法院提升效率

  “十个自动化”彰显“智慧执行”落地成果。“十个自动化”是对传统执行办案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即全案文书自动生成、全案信息自动回填、执行措施自动启动、终本案件自动核查、当事人信息自动关联、执行线索自动推送、执行过程自动公开、执行风险自动预警、执行节点自动提醒、违规行为自动冻结。执行立案环节通过“一键立案”功能由计算机完成信息的自动录入和立案操作,采用“文字自动识别+集约人工校验”机制,使录入工作量降低95%,立案信息完整、准确率达100%;首次发起网络查控环节,执行法官一键授权即可自动筛选首次网查案件、自动完成网查发起操作、自动筛选有效财产信息、自动下载财产查询反馈表;对终本案件从“办案信息+电子卷宗”两个维度,全面核查“执行通知、网络查控、传统查控、制裁措施、终本约谈、案件报结”六大节点的程序标准和实质标准。以前办案法官需要逐份撰写打印文书,手动分拣排序,书记员再填写EMS单,现在全部自动化,依托电子卷宗承载的案件信息可以一键批量生成文书,每个案件由原来的平均用时一个小时减少到了五分钟。

  通过对“十个自动化”的深度应用,全面提升了保定中院执行办案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减少了办案人员的重复性、机械性工作,将法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将更多精力投入对案情的研判、分析中,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了执行效率。

  “线下集约”大幅减轻法院工作量。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构建诉讼服务大平台,汇聚合力,多元解纷,消除不同部门合作壁垒,共建多元解纷制度机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 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意见》,保定中院在保定市民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诉讼服务副中心”,为当事人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的诉讼服务。开设执行窗口,全市两级法院在办理执行实施案件中,涉及不动产、公积金、行政审批、出入境管理等机构的查询、控制均可在执行窗口线下集约办理。首例办理的涞源县法院查控一套不动产,从上午9时23分提起到市不动产中心9时40分办理完毕并反馈结果,仅用时17分钟,而在以前,涞源县法院至少要派两名执行人员驱车到市不动产中心办理,光往返路程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第二例为10时49分中院提起的查控四套不动产,至11时20分办理完毕并反馈结果用时31分钟。“线下集约”的推行,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

  2023年以来,通过“线下集约”减少油耗约5.6万升,减少费用约42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115吨,通过智慧执行“保定模式”让“绿色执行”更畅通。

  “政法协同”有效化解车辆查扣难题。为解决执行过程中的车辆查扣难题,更快更好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保定中院与公安车管部门建立深度协作机制,全市两级法院所有车辆查询、查封、扣押、解封手续等均足不出户,统一在公安平台进行线上办理。对全市法院所需查封、扣押的车辆,保定中院统一线上发送相关信息至公安交警情报中心协助采取强制措施,公安机关锁定目标车辆后先行实施扣押,中院指挥中心实时调度,由扣押车辆所在地法院第一时间对接公安机关“接车接人”,同时通知执行法院进行交接。“政法协同”有效解决车辆查扣难题,在实践应用中,高碑店法院办理的一起执行案件,被执行人恶意逃避债务,通过“政法协同”将车辆扣押的第二天,被执行人主动到法院履行了全部案款,案件高效执行完毕。

  “无纸化办案”确保案件办理全程留痕。随着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深化,保定中院依托人民法院送达平台、“执行集约化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移动执行平台等智能化应用,积极探索全市两级法院执行案件全流程无纸化办理。

  全面推广网上立案,将立案材料通过“执行集约化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进行扫描上传,经立案法官确认后系统自动将立案信息录入执行流程管理系统并获取案号,继而进入电子卷宗系统,实现了纸质材料的电子化。加强文书制作的智能化,执行各个阶段节点的文书均可通过“执行集约化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在线下载执行办案文书模板并一键成套生成,实现了全案文书电子化。完善在线审签流程,明确了不同类型执行法律文书的用印审批流程以及法官、庭长等不同角色的审批权限,对不涉及当事人实体权利的程序性文书由法官直接签章,精简流程,提高效率。同时,积极探索在线合议的工作新模式,合议内容、合议意见、合议庭成员签字全部在线完成,实现了内部审批流程全程无纸化。加大电子送达的使用力度,法官完成文书制作后,可以一键向送达平台发起送达任务,当事人可通过手机短信、电脑网页快速签收法律文书,提高了当事人签收便捷性,降低了法院邮寄成本,实现了送达智能化。

  执行全流程的智能化辅助、集约化办理、无纸化流转,通过数字化赋能,打造了保定法院执行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新模式,办案用纸量同比下降53%。

  未来展望

  智慧法院拓展方向

  经过保定市两级法院的应用、检验,“十个自动化”+“线下集约”+“政法协同”+“无纸化办案”的智慧执行“保定模式”为“切实解决执行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推动全市法院执行工作质效显著提升的同时,为一线法官减负,大幅降低人力、车辆、出行时间、纸张耗材等各类办案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一步,全市两级法院将在上级法院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司法职能,坚持以服务办案、管理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智慧执行“保定模式”,深化“执行指挥中心实战化八大场景”流程标准化,使人民群众及时实现胜诉权益的获得感,全面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