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乘组”26日出征太空

  25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宣布,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这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

  

  10月19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组合体准备转运。 新华社发

  计划在轨驻留约6个月

  神十七乘组计划在轨驻留约6个月,将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同时,持续评估空间站组合体功能性能,获取积累空间站运行的宝贵数据和经验,考核地面支持中心执行空间站运行管理任务的协调性、匹配性,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和故障处置能力。

  林西强说,神十七乘组是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指令长汤洪波参加过神十二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唐胜杰和江新林都是首次飞行,是我国第三批新航天员。

  今年年底前,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计划将完成全部选拔工作,计划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目前,进入定选阶段的航天驾驶员候选对象覆盖陆、海、空三军现役飞行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候选对象主要来自有关工业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林西强说:“如果通过定选,来自香港和澳门的载荷专家将在2024年初进入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将首次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

  神十七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0次飞行任务,也是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按计划,神十七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十七乘组将迎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十八载人飞船,计划明年4月左右返回东风着陆场。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乘组轮换、在轨工作安排都将趋于常态化。其中,工作主要包括人员物资正常轮换补给、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照料、乘组自身健康管理、在轨实(试)验、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以及异常情况处置等六大类。

  除此之外,神十七乘组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的航天器,难免会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已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损伤。“当然,这是在设计考虑之中。”林西强说,空间站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不过从面向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出发,此次任务将由神十七乘组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神十六乘组本月31日回家

  神十六航天员乘组在与神十七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任务后,将于本月31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尚在出差中的神十六乘组已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开展了70项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流体力学、航天技术等空间实(试)验和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还有一些实验样品将随神十六飞船下行,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正在逐步显现。为解决空间站物资管理难题,神十六乘组还与地面密切协同,针对性制定了在轨物资管理减容增效方案,累计转移物资约850次,反馈物资整理信息135条,全面完成了空间站在轨物资盘点和整理工作。

  在“回家”前,还将视光照条件,由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空间站组合体,有望在轨首次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这将是第一张反映空间站全构型的“工作照”。

  神十七乘组简历

  汤洪波

  

  男,汉族,籍贯湖南湘潭,硕士学位。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21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唐胜杰

  

  男,汉族,籍贯甘肃定西,学士学位。1989年12月出生,2008年9月入伍,201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中队中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江新林

  

  男,汉族,籍贯河南杞县,学士学位。1988年2月出生,2006年9月入伍,201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现场

  “时刻为祖国出征太空是我的初心”

  昨天11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一扇小门被缓缓拉开,现场掌声雷动,神舟十七号乘组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3名航天员面带微笑,身着蓝色训练服在台前站定,向台下挥手致意。

  “要说此刻的心情,我很平静,一心想的就是怎样把任务完成好。”2021年,汤洪波作为我国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成员,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为此,他准备了11年。而这一次,仅时隔2年,他即将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也将成为目前为止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

  “时刻为祖国出征太空,是我自加入航天员大队以来就立下的初心,这个初心从未改变!”汤洪波回忆,在执行神十二飞行任务时,他时常会通过舷窗俯瞰地球。撤离返回前,他忍不住再次回到核心舱,看了看自己精心调试的设备,摸了摸自己亲手安装的螺丝。过去的两年中,他时常梦回太空,并为了重返太空家园争分夺秒提升自己,“身体可以失重,但心灵永远不能失重。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负时代、不负梦想。”

  出生于1989年的唐胜杰,将成为进入空间站最年轻的航天员。他感到无比激动、无比幸福:“时代给了我们追梦圆梦的舞台,实现了从蔚蓝到深蓝的增色,实现了从‘航空梦’到‘航天梦’的跨越。”

  “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需要从思想、心理、身体、知识、技能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训练、打磨、锻造。”江新林说,乘组已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分析和强化训练。专业的训练团队、科学的训练体系、完备的训练设施,让训练过程既安全又高效,“只有准备到位,才能干得明白。”

  在备战此次任务的过程中,乘组还特别进行了应急与故障处置训练。“在太空飞行,危险无处不在,航天员即使睡着了也要睁一只眼睛。”汤洪波说,乘组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圆满完成此次飞行任务。

  热点回应

  中国空间站扩大规模具体计划和目的是什么?

  林西强表示,未来我国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后续,还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型升级为“十”字型。

  计划中的扩展舱段,将上行多个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实验装置,扩大应用规模,满足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新需求,同时也将升级航天员在轨防护锻炼、饮食、卫生等设施设备,提高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和健康保障水平。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方案阶段研制工作。

  空间站阶段,我们愿与世界各国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主要包括航天员联合飞行、空间应用载荷研制试验、空间环境治理以及青少年航天科普等。

  邀请社会力量和国外航天员共探宇宙

  合作方案将持续发布

  “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与我们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我们在物资运输、月球车研制等方面发布了相关方案征集公告,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昨天,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林西强频频发出邀请,期待共探宇宙。

  我国拥有完备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有成熟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保障体系,有计划明确的载人飞行任务。林西强说:“我们已具备,也做好了邀请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准备。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与我们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

  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利用太空,也是第一个在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就搭载联合国旗帜的国家。“空间站阶段,我国愿与世界各国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目前,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正在扎实推进,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林西强说,“待相关条件成熟后,我们也会正式邀请国外航天员一起参与登月飞行任务,共同探索浩瀚宇宙。”

  “虽然今年只有一次天舟货运飞船任务,但是请放心,现在空间站物资很充足。”林西强说,空间站的物资不仅可以支持正常的航天员驻留、平台的维护升级以及在轨大规模实验任务开展,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额外支持航天员驻留3个月。

  其实,空间站补给策略一直是未雨绸缪。以即将发射的天舟七号为例,一次物资补给就可以支持神十七、神十八两个航天员乘组在轨执行任务。林西强解释,一方面是货船运载能力提升,从天舟六号开始,采用的是改进型货物舱,装载空间增加了约24%,装载重量提高了约22%;另一方面是工程已建立天地联动的物资信息系统,做到了精准补货。未来,货运飞船的发射频次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随着建造阶段任务在轨数据的累积,模型越来越精确,可对后续需求进行精准预估,做到缺什么就补什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前期发布了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征集公告,9家单位提交了10份符合要求的方案。通过专家审查评估,4家单位获得工程支持,进入方案详细设计阶段。林西强表示,多家单位采用了民营商业航天火箭公司的火箭方案,他们各自在研的4吨至6吨运力的火箭,综合性价比很高,有希望参与后续火箭商业化采购,参与执行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飞行器发射任务。

  随着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和载人登月任务正式启动,为吸纳社会优质力量参与工程研制,探索与任务实施相适应的商业化研制模式,提升我国航天领域的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中国载人航天前期发布了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征集公告,吸引了广泛关注。

  公告发布后,国内各大高校、汽车企业、科研机构踊跃报名,联合组建了多个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商”联合团队,开展相关方案设计。4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单位组成14个联合团队提交正式意向,11个团队进入第一轮方案择优评审。目前,专家组已评选出优势团队进入到下一轮方案深化阶段工作。

  林西强说:“后续我们还将持续发布工程相关项目需求和方案征集公告,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参与。”